流傳最廣的,被影視戲劇渲染最多的情節是:皇十四子原名叫胤禎,皇四子叫胤禛。康熙遺詔是“傳位十四子胤禎天下”。胤禛與舅舅隆科多合謀,將“十”字改作“於”字,“禎”(禎)字改作“禛”字,這樣,遺詔就變成了“傳位於四子胤禛天下。”
雍正當時人到中年,經驗人情事故皆人中之龍。最有爭議的14阿哥當時還很年輕,人在邊關,若康熙想傳位他,肯定一切都安排妥當,以康熙的精明。改詔可能是文人墨客書中戲劇中寫的。因爲當時雍正對文人政策是稅收豪紳導致文人失利,還有部分的文字獄。
說是“於”還是“十”之前,先來看看,康熙在遺詔上是怎樣寫的。“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有點常識的都知道,康熙的遺詔,是由滿蒙漢三種文字寫成,就算它能篡改漢字“十”字,滿語和蒙語能改嗎?那種彎彎繞繞七拐八拐的文字,怎麼能輕易就改?就算再沒有常識,那也該知道古時候都是用繁體字來寫的吧?,也不會認爲繁體字“拾”可以改成於,而古時候於是寫成“於”,它長這樣,就算有塗改液也未必能改得了。
而這種傳聞,八成是八爺黨或者十四爺傳出來故意噁心他們這位四哥的,因爲這種傳聞,雍正登基之初是沒有的!他們大約是不甘心雍正繼位,也有可能是雍正觸犯了某些官僚士紳的利益,他們懷恨在心,所以想出這種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