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疫情,申花沒有比賽可打,球迷心癢,這時候推出藍白對抗賽、直播帶貨搶購申花簽名球衣等,既擦亮了申花這個上海本土品牌,也讓專業體育媒體獲得流量關注,從大的方面說,更是媒體融合轉型發展,探索在線新經濟在足球垂直領域的生根發芽。在筆者看來,上海專業體育媒體近期的"帶貨直播",其實也創造了一種疫情之下撬動體育消費的全新場景:在未來,如果中超聯賽只能空場進行,如果鐵桿球迷暫時無法在酒吧等場所聚集看球,會不會催生球迷在電視機前看比賽、同時刷手機買球衣的消費新模式。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綠地申花藍白爭霸賽"第三回合比賽17日在康橋基地落幕。直播比賽的《五星體育》推出全國第一檔"臺網聯動"直播帶貨節目:申花球迷可以一邊在電視屏幕端欣賞比賽,一邊還能在"五星會客廳"淘寶直播間通過搶購而獲贈限量30份的申花球衣禮盒機會。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其實早在4月底,申城另一家專業體育媒體《東方體育日報》,也在客戶端搞起"直播帶貨",18件申花球員的簽名球衣等周邊產品被"秒搶",沒拍到的球迷無奈感慨:"這個手速堪比拍上海車牌。"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這段時間,直播帶貨很火,不少領導都變身"銷售天團",爲自家產品站臺吆喝。滬上專業體育媒體緊跟潮流,參與帶貨直播,對此大多數球迷給予點贊,"這是擦亮上海購物的金字招牌";不過,也有極少數網友在社交媒體表示:"疫情之下,沒有比賽,專業體育媒體的發行量、收視率等會受到影響。也挺擔心,專業媒體開始做專業之外的事情,是一種無奈吧?"

體育直播帶貨,爲何專薅申花球迷羊毛

不管是《東方體育日報》還是《五星體育》,在直播帶貨時,分別打出"申花牌"。尤其是申花簽名球衣,受到廣大球迷網友的追捧,接連被秒殺。對此,家住江蘇盛澤的劉奕也給予關注,他認爲很正常,"如果你還記得2018賽季吳金貴率申花奪得足協盃冠軍後發生的一切,就不會感覺奇怪了。"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劉奕認爲,體育專業媒體專注挖掘申花球迷的消費潛力,恰恰體現了申花的歷史底蘊,展現申花深厚的球迷基礎。"其實,申花球迷對球隊是真愛,願意付出、願意花錢。從商業角度分析,因爲我們對球隊的愛更透徹、更直接,所以申花球迷的消費能力比較強,我們的錢比較好賺嘛!讓申花球迷掏腰包,感覺比較容易一些……"

申花時隔19年重奪足協盃,如果一個鐵桿球迷購買全部衍生產品,需要消費多少?劉奕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首先,當天關於奪冠的專業體育報實體報紙,極具紀念意義,從原本2元被炒到每張10元,依舊洛陽紙貴。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其次,一本申花奪冠紀念畫冊需要288元,一瓶冠軍酒需要398元,當年申花將士參與的新年音樂會門票則由80元到580元不等,光這幾樣,總支出最多就將達到1276元。

此外,還有奪冠紀念郵票、耐克推出的冠軍紀念T恤等,如果單獨購買一套正版的耐克申花外套,又是上千元開銷。對此,不少圈內人士曾坦言:"全國16傢俱樂部,申花的成績不是最好的,但論球迷的消費力,申花球迷應該輕鬆拿冠軍。"

傳遞健康理念,成績決定消費持續性

眼花繚亂的球迷文化衍生產品,一方面體現了俱樂部和有關機構敏銳的市場嗅覺,另一方面也讓球迷遭遇幸福的煩惱。曾有球迷感慨,"每次買完這件產品,我都會說,再也不買了。而每當新的衍生品出來後,我們也都會表達情緒,'又有人來騙我們球迷錢了'。不過隨後就會發現,前一秒還在破口大罵的人,後一秒便已經在朋友圈曬最新的衍生品了。當我們嘲笑他的時候,他便會說,有什麼辦法呢,誰讓申花已經與自己的血液融爲一體了呢?"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其實,最近申城體育專業媒體帶貨直播,紛紛瞄準申花球迷,恰是一種市場思維。畢竟,2019賽季申花再次奪得足協盃冠軍,並獲得亞冠資格,讓球迷心潮澎湃。因爲疫情,申花沒有比賽可打,球迷心癢,這時候推出藍白對抗賽、直播帶貨搶購申花簽名球衣等,既擦亮了申花這個上海本土品牌,也讓專業體育媒體獲得流量關注,從大的方面說,更是媒體融合轉型發展,探索在線新經濟在足球垂直領域的生根發芽。

不過,筆者認爲,滬上媒體挖掘申花球迷羣體的消費潛力固然沒錯,但其實缺乏一些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也少了號召更多人蔘與體育運動的氛圍營造。畢竟,申花隊員的正版簽名球衣,一是數量有限的稀缺性資源,二是需要申花俱樂部提供支持,"知識產權"並不在專業體育媒體手中。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此外,體育媒體搞直播帶貨,和財經、商務媒體在商言商存在一定差異。體育產業固然是一個潛力無限的朝陽產業,但體育本身具備健康理念和公益色彩,尤其是在線新經濟挖掘體育經濟屬性同時,也要涵蓋更多健康、運動、合作、團隊等體育內涵。畢竟,體育專業媒體要比帶貨,很難拼過更熟悉市場遊戲規則的財經類專業媒體,所以還是要在自身的定位、特色方面尋求出路。

當然,職業體育最終還是需要成績的支持,底蘊和情懷只有依靠成績的加持才能產生"核裂變"。作爲申花球迷的劉奕也認爲,只要球隊能夠用穩定的戰績和持續地投入來回饋球迷,球迷這種消費就會變得更加可持續性,形成良性循環。"如果申花下次奪得中超冠軍,我估計你們媒體就算賣飛機,我們申花球迷也會衆籌去買。"

受到疫情影響,直播加在線購物有空間

在筆者看來,上海專業體育媒體近期的"帶貨直播",其實也創造了一種疫情之下撬動體育消費的全新場景:在未來,如果中超聯賽只能空場進行,如果鐵桿球迷暫時無法在酒吧等場所聚集看球,會不會催生球迷在電視機前看比賽、同時刷手機買球衣的消費新模式?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全球經濟承壓,不少企業經營面臨困難,另一方面,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湧現,誰能化"危"爲"機",誰就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疫情催生出的新零售和流量入口也趨於成熟,區別於以往的電商模式,在線直播互動已成爲打造用戶互動體驗的獨家標籤。

應該看到,滬上體育專業媒體發揮自身觀衆讀者的黏性優勢,推出電視加直播、新聞加直播等更具有互動性的傳播形式,在直播、網購高速發展的當下,緊跟時代潮流,擦亮上海購物品牌,爲鐵桿擁躉也就是最忠實的消費者,提供更多產品供給。觀衆讀者足不出戶、刷刷手機,就能輕鬆買到自己心儀的稀缺性產品,這也是對足球文化、體育內涵的一種推介傳播。

體育媒體直播帶貨專薅羊毛?優勢和缺點都在哪?

圖說:上海市體育局推出的帶貨直播,比較注重運動習慣、健康理念的傳播。

與此同時,申花球迷紛紛搶購簽名球衣等衍生產品,"又沒了"、"沒搶到"、"太快了"成了直播間的熱詞,說明市場具備不小的潛力。在深度垂直領域不斷下探的同時,具有社會公信力的體育專業媒體,還應該增加橫向寬度、嘗試跨界出圈等,挖掘更多類型的消費羣體,不僅要讓更多體育運動愛好者打開腰包,甚至是讓更多對運動缺乏足夠了解的人,能愛上體育、喜歡運動、重視健康,由此體育產業的消費者基礎才能得到進一步的夯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