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却分辨不清真假唐僧?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分不清真假唐僧,还着了假八戒的道?

孙悟空身具猴形,当然也天生带有猴性。猴子性好动,还爱捉急,是谓猴急。所以,孙悟空出世之后,就没消停过: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

经此磨砺,孙悟空拥有不死之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奈何其不得,因而成就一世英名,所以,当他重新出世,每每向人(妖)自我介绍时,就会冠上一句“俺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之类的“定场诗”。

确实,孙悟空是唐僧几位徒弟中能耐最大的,尤其是他那一双金睛火眼,在保护唐僧西去途中,看破许多对唐僧心怀不轨的妖魔鬼怪。

“火眼金睛”虽是神话传说,但是,孙悟空的这一本领却着实令人羡慕,“火眼金睛”一词也被用来形容凡夫俗子中的眼光犀利者,能透过重重迷雾看清事物真相者,就被誉之为“火眼金睛”。但是,“火眼金睛”也并不是处处都可“明察秋毫”的,比如,《西游记》中就有孙悟空分辨不清“真假唐僧”的情节。

《西游记》第36回到第40回中,讲述了唐僧师徒路经乌鸡国义救国王的故事。唐僧在一座皇家寺院里梦见国王鬼魂诉冤,状告拜把子兄弟在御花园里把他害死,又变成他的模样,霸占了他的宝座和王后;而王后、王子竟还蒙在鼓里……唐僧路见不平、分外同情,可拔刀相助的事儿,还得孙悟空来完成。孙悟空找到王子,变成小人,假托知道来世今生,向他说明真相,又通过王子跟王后沟通,为除妖做好铺垫。等到上朝倒换关文的当口,悟空面对假王高唱一曲,揭露了假王的种种劣迹。

假国王见事情败露,便驾云逃窜。孙悟空追上天去,那妖怪气得大喊:“孙行者,我占别人的帝位,与你何干?你为何要多管闲事?”孙悟空呵呵一笑道:“我打你个该死的妖怪!皇帝是你能当的?既然知道我老孙的名头,刚才在朝上还敢那样刁难我师父?”说着,孙悟空就举起金箍棒向狮猁怪打去。那妖怪与孙悟空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便又逃回了大殿上。

此次,他不再变为国王,而是变成了唐僧的模样。按说,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应该能分清哪个是真正的唐僧。但他却对护法诸天、六丁六甲等神仙说:“老孙至此降妖,妖魔变作我师父,气体相同,实难辨认。”

可见,孙悟空之前之所以能分出妖精和人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妖精身上的“妖气”。而眼前这“妖怪”却是大有来历:它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跟随菩萨多年,早就去除了妖气。因此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他面前便失灵了。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只是一面“照妖镜”,辨别妖魔鬼怪可以,如果沾此仙、佛之气,这“眼光”就近视、老花了。其实,不仅仅是面对文殊菩萨的坐骑,许多妖气在身之怪,孙悟空也只是看出是妖,但究竟为何方神圣,其生世背景也不能看个透彻,不能看出妖怪的原形,所以他每次都不得不四处奔走询问妖怪的出处。

在《西游记》中,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还有一次也看走了眼,那就是牛魔王变成猪八戒的样子骗走芭蕉扇那一回,后来悟空自己也承认了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得手后不曾防备,没有留意看云气,才着了牛魔王的道。

唐僧也好,八戒也罢,都是孙悟空最亲近的人,反而却更难分辨,这难道是吴承恩版的“熟悉的陌生人”?看来,任何特殊的技能,也都是有短板的。所以,即使有一技在身,也不可恃,因为,再高明的智者,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