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年的清华入学考题,上联“孙行者”,考生纷纷交白卷,仅他得满分。

说到清华大学,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因为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隶属“211工程”“985工程”。而且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考生,证明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而且也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吧。而当年的清华入学考题,上联“孙行者”,考生纷纷交白卷,仅他得了满分。

大家都知道,对联是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因为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我想大家在上学的时候也有学习过一些关于对联的知识。

一般来说,对联很少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在1932年清华大学的新生入学考试当中,还真的是出现了对联。当时这是清华大学国文系刘文典,他请了陈寅恪出国学考题。

大家都知道,陈寅恪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是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而且还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所以陈寅恪来出题,这是很符合情理的事情。但是陈寅恪当时已经决定了第二天要前往北戴河休养,如果重新编题的话,肯定是来不及的。于是他就匆匆写下了一个上联“孙行者”,让学生们对下联。

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试题,所以很多考生基本上都是交白卷,还有一些考生就随便答了一些答案。唯独有一位学生拿了满分,他就是周祖谟,他对的下联是“胡适之”。

其实周祖谟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因为他上学的时候都是一路跳级,而且他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孙行者”和“胡适之”能够成为上下联,其实“孙”对“胡”,姓对姓;“适”在古文中是“到、行”的意思,所以“行”对“适”,动词对动词;“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说,这个下联是绝对,非常工整统一。

值得一提的,那就是陈寅恪还有一个最佳答案,那就是“祖冲之”。而陈寅恪之所以出这样的题目,主要是为了测验学生能否分清虚实和平仄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