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年的清華入學考題,上聯“孫行者”,考生紛紛交白卷,僅他得滿分。

說到清華大學,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爲這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被譽爲“紅色工程師的搖籃”,隸屬“211工程”“985工程”。而且能夠考上清華大學的考生,證明學習成績是非常好的,而且也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夢想吧。而當年的清華入學考題,上聯“孫行者”,考生紛紛交白卷,僅他得了滿分。

大家都知道,對聯是我們的一種傳統文化,因爲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我想大家在上學的時候也有學習過一些關於對聯的知識。

一般來說,對聯很少出現在考試中。但是在1932年清華大學的新生入學考試當中,還真的是出現了對聯。當時這是清華大學國文系劉文典,他請了陳寅恪出國學考題。

大家都知道,陳寅恪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是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而且還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爲“前輩史學四大家”。所以陳寅恪來出題,這是很符合情理的事情。但是陳寅恪當時已經決定了第二天要前往北戴河休養,如果重新編題的話,肯定是來不及的。於是他就匆匆寫下了一個上聯“孫行者”,讓學生們對下聯。

但是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試題,所以很多考生基本上都是交白卷,還有一些考生就隨便答了一些答案。唯獨有一位學生拿了滿分,他就是周祖謨,他對的下聯是“胡適之”。

其實周祖謨也是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因爲他上學的時候都是一路跳級,而且他在語言文字領域成果最爲豐碩的當屬在文字、音韻、訓詁方面。

可能大家會問,爲什麼“孫行者”和“胡適之”能夠成爲上下聯,其實“孫”對“胡”,姓對姓;“適”在古文中是“到、行”的意思,所以“行”對“適”,動詞對動詞;“之”和“者”是文言文裏的常用虛詞。所以說,這個下聯是絕對,非常工整統一。

值得一提的,那就是陳寅恪還有一個最佳答案,那就是“祖沖之”。而陳寅恪之所以出這樣的題目,主要是爲了測驗學生能否分清虛實和平仄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