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派銳·混動不止是一款動力油耗雙優的學霸級產品,更是一臺不折不扣的本田,散發着強烈的“技術男”的特質。可以想象,會有一羣“好事之徒”爭相在論壇裏曬出自己比工信部更低的油耗成績,證明內燃機在汽車未來的藍圖中依然具有重要價值,再反手嘲諷一波“電動爹”用車成本沒比自己划算到哪裏去,比自己購置成本貴,跑高速充電花的時間還比自己加油更長。

文 | 張老闆

這是純電動最好的時代。

2020年,國產Model 3開始滿街跑,價格每次升降,都能引起各路江湖神仙的一通蹭熱點;只要26萬的小鵬P7,續航一口氣突破了700km;比亞迪漢祭出刀片電池,告訴所有人這玩意不僅續航長,而且針刺了也不會炸……

當這些純電動車逐步走向舞臺中央,內燃機鐵粉們也許不得不承認,自己再也沒有嘲諷“電動爹”的底氣了。

A級車,內燃機的安全島?

緊湊型級別中,目前汽油車依然一副“現世安穩”的樣子,因爲電池成本還沒低到可以壓迫它們的生存空間。一臺標準尺寸的A級純電動車,500km+續航里程,主銷區間目前還很難低於15萬的水平。

你可以把4S店銷售最後一點利潤都從牙縫裏摳出來,然後開着一輛10萬元級的燃油家轎,上網用鍵盤去嘲諷那些爲牌選擇純電、“放棄尊嚴”的車主們。

但我勸你善良。如果您的黃金右腳稍微放飛自我一下,開油車一年用車成本比純電多出七八千元,不是天方夜譚(張老闆親測,一年27,000公里,公樁充電費3800元,燃油車加油+保養成本,同等里程一年花費12,000元已實屬優秀)。

不要談里程焦慮,因爲85%的用車場景下純電動沒有焦慮;不要談換電池成本,因爲現在新車大概率衰減不到那程度;不要談保值率,才十幾萬的車,最後絕對值能差多少;不要談自燃,建議先自學《概率論》……

我就喜歡看某些頑固派沒有剪辮子還大呼世風日下那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因爲純電動真的越來越香。張老闆掐指一算,A級燃油車的好日子,可能也沒幾天了。除非自求多福,油價一直像今年一樣賣出白菜價。

有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有人不慌不忙。比如廣汽本田,就在此時推出了凌派的銳·混動車型。

車不貴,還省油,纔是真的香

本田的銳·混動系統有多省油?去看一眼雅閣/CR-V的論壇,網友們爭相曬出的儀表盤照片,你大概心裏就有數了。

當年雅閣一箱油60L開了6天,總共2143.8公里才趴窩,百公里油耗僅3.1L,確實令人嘖嘖稱奇。

作爲一臺10萬級的A級家轎,凌派銳·混動的出現,繞開了成本的挑戰,大幅拉低了用戶享受這種黑科技的門檻。

一臺A級車的混動系統,該是怎麼樣的呢?1.5L發動機成爲了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的新搭檔,前電機最大功率從雅閣的135kW變爲96kW,但是系統綜合功率依然達到了113kW,這剛好符合用戶對家用轎車動力水平的預期。

發動機源自繽智的1.5L自吸發動機,採用阿特金森循環,最終熱效率達到40.5%。雖然比隔壁豐田Dynamic Force混動發動機41%的熱效率稍微謙虛了一點點,但是,直接競爭對手卡羅拉/雷凌雙擎,還在使用原先的1.8L發動機,熱效率未達到這一水平。因此,凌派銳·混動此時還是可以嘿嘿一笑的。

引入阿特金森循環後,發動機調校傾向於中高轉速區間的輸出,放棄了一部分低轉速扭矩的爆發力,也決定了i-MMD系統的運轉邏輯:

低速下,由扭矩出色的電機直接給車輪提供動力,即使發動機動力介入,也只起到充電作用,輪上扭矩需求與發動機輸出無關,發動機始終工作在自己最高效的區間,將機械能轉化爲電能。

高速下邏輯則相反,發動機與車輪直連,以最高的效率,將動能直接傳遞至車輪,避免了能量經電能轉化過程所產生的損失。

這套i-MMD系統,最終爲凌派銳·混動帶來4L/100km的油耗表現。這可絕非插電混動車型那種低到離譜的“套路型”油耗。

可以想象,會有一羣“好事之徒”爭相在論壇裏曬出自己比工信部更低的油耗成績,證明內燃機在汽車未來的藍圖中依然具有重要價值,再反手嘲諷一波“電動爹”用車成本沒比自己划算到哪裏去,比自己購置成本貴,跑高速充電花的時間還比自己加油更長。

目標人羣:“新頑固派”

我願意稱這些“油耗紀錄挑戰者”們爲“新頑固派”。就像“三賤客”裏的James May開着本田NSX一樣,他們依然覺得內燃機是未來汽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也樂於接受電機和電池所具有的獨特優勢。眼前可利用的技術組合,就是最好的。

“新頑固派”是理性的。他們的訴求,應該是毫無妥協的體驗最大化。

銳·混動的英文是Sport Hybrid,在Hybrid省油的同時,還有運動的一面。Sport模式下,電機+發動機雙重扭矩可以重疊輸出,比現款1.0T的動力輸出,更爲迅猛。

油耗和加速同時優化,這根本不科學啊!它意味着你不需要佛系地駕駛,隨意自由發揮,最後跑加油站的頻率還比別人低。有沒有想到大學裏那些學霸,績點比你高,社團還玩得比你6,氣到讓你無可奈何?

除了i-MMD出色的表現本身,凌派銳·混動的主觀體驗,也恰好戳中了“新頑固派”們的G點。

凌派銳·混動的油門踏板有限位功能,駕駛者用力踩踏板超過限位點後,混動系統方能達到其最大的動力輸出能力。這種突破限位點後額外的推背感,可以類比燃油車kick down的強制降擋體驗,動力輸出足夠暢快,且完全符合駕駛者的預期。

還有一點與燃油車非常神似的設計,那就是“換擋撥片”,在凌派銳·混動上被設計成一個制動能量回收級別的調節功能,但是手感必須還得有。

凌派銳·混動全系採用主動降噪技術,因其混動模式下,發動機轉速可能會拉到較高的水平,主動降噪爲抑制這一特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凌派銳·混動還想給用戶帶去一點“愉悅的躁動”,通過模擬聲浪,一定程度上還原了NSX上V6發動機的聲浪。畢竟安安靜靜,絕不是本田的個性,任何本田車主的“嘴上馬力”,怎能低於500匹?

“新頑固派”既然堅持內燃機存在的價值,必然也希望從駕駛體驗上,最大程度地複製內燃機的駕駛感受。至於是不是用其他途徑“抄近路”實現,並不重要;反正,動力和油耗,成年人全都要,凌派銳·混動也全都給。

技術男本田的造車觀

凌派銳·混動不止是一款動力油耗雙優的學霸級產品,更是一臺不折不扣的本田,散發着強烈的“技術男”的特質。

這次線上發佈會,開場依然是套路化的流程,有一些俊男靚女的照片,讓穿着大褲衩躺在牀上收看的張老闆有些自慚形穢。

但是後續的內容,卻越來越深入且硬核,許多專業的曲線和術語,令理工男張老闆“大快朵頤”,甚至有些懷疑公關部門是不是把工程技術信息展示得過於“露骨”。

但這就是本田和用戶打交道的模式。用極度理性的專業概念,告訴用戶任何的工程設計,都源自科學,而非玄學。

這是本田品牌最有魅力的一面,也是無數直男和迷妹,無法抗拒成爲本田“自來水”的原因——就喜歡你裝逼到讓我聽不懂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技術男”做自我升級,不愛遮遮掩掩地黑競品,狠起來直接拿自己做靶子PK。廣本似乎根本不在乎凌派1.0T車型銷量的前景,只爲讓你感受到這次銳·混動升級的誠意。

只有這種“逼自己一把”的態度,才能打造出最有核心價值的頂級混動系統。僅發動機一項,本田就選擇繼續深入細聊,自己是如何把一臺電噴發動機的熱效率提高至40.5%的,嚇得張老闆趕緊回翻了自己積灰已久的《汽車構造》課本。

這讓張老闆回憶起了自己的大學時光,還有參加本田宗一郎杯節能競技大賽的經歷。這項賽事中,本田邀請廠商內部團隊和高校同場競技,看每一升油到底能跑多遠距離,答案或許能讓你震驚——3644.869km/L,是這項賽事的最高紀錄。

雖然比賽的條件離民用車實際駕駛情形相去甚遠,但是有心舉辦這項賽事,或許本田在節油這件事上,憋着更多大招,依然大有可爲。

“技術男”本田這番細緻入微的造車觀,讓凌派銳·混動以更親民的姿態,走近更多用戶。這纔是捍衛內燃機尊嚴的正確途徑。張老闆相信,拯救內燃機前程的艱鉅重任,拜託本田,或許再合適不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