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期裏,我去了高橋老街,來到了位於西街139號的高橋毛織品博物館,事實上,這也是黃家的房子,是清末百年曆史的老房子,展出的毛紡刺繡作品有150多件,它們個個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令人驚歎。假期裏,我去了高橋老街,來到了位於西街139號的高橋毛織品博物館,事實上,這也是黃家的房子,是清末百年曆史的老房子,展出的毛紡刺繡作品有150多件,它們個個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令人驚歎。

假期裏,我去了高橋老街,來到了位於西街139號的高橋毛織品博物館,事實上,這也是黃家的房子,是清末百年曆史的老房子,展出的毛紡刺繡作品有150多件,它們個個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令人驚歎。

假期裏,我去了高橋老街,來到了位於西街139號的高橋毛織品博物館,事實上,這也是黃家的房子,是清末百年曆史的老房子,展出的毛紡刺繡作品有150多件,它們個個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令人驚歎。

老房子有兩層可供展示,包括世界名畫、肖像畫、風景藝術、文化建築等!也有歷史發展淵源等介紹,一進門,院子中央就立着一塊馬形太湖石。

作爲刺繡之鄉的高橋,過去植根於千家萬戶,但現在從事這項手藝的人越來越少,我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幫姨媽們墊底,但我覺得時間一去不復返了,這一次,蒙娜麗莎就像油畫中的兩隻豌豆一樣,是“拿破崙遠征”市政廳的瑰寶,它既生動又生動,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每一件針線活,工藝精湛,層次分明,形象生動,少則幾萬針,多則幾十萬針,生產週期也很長,動輒數萬針,看來過度的色彩和光影的變化處理得非常柔和,如果離得不夠近,簡直不敢相信繡了針和線,太神奇了。

沿着斑駁的木樓梯走到二樓,我們可以看到天井庭院,精緻的木雕和磚雕,這裏原來的房主是黃文欽,建國後,黃光裕的房子建在老家高橋,它是一個大家庭,已經保存下來了,現在它被稱爲“高橋刺繡博物館”。

二樓的作品很有特色,很有代表性,包括突出人物個性的肖像畫、以光影爲主的浦江畫風、齊白石大師的墨蝦等

實際上,刺繡起源於歐洲,19世紀末傳入上海,上世紀80年代,高橋是全國針織品生產的高峯期,成爲全國最大的產品出口基地,遺憾的是,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大量技術人員流失,造成了萎縮和下降。

如今,高橋刺繡已成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也是具有上海風格特色的藝術創作形式,2010年世博會期間,高橋毛織品刺繡也異彩紛呈,向世界展示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希望這樣的好工藝能繼續傳承和發展。

漫步百年老屋、白牆、大和,在享受刺繡的同時,三次走進庭院,可以感受到老房子的魅力,也讓人難忘。

門票:免費;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西街139號;開放時間:9:00-16:00(週一閉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