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徐州会战后期,日军第1军第14师团在土肥圆贤二的率领下,按照华北方面军的命令,在豫北地区逐渐向东移动,伺机渡过黄河,切断陇海铁路,进而截断中国第1战区与第5战区之间的联系。

4月28日,第14师团下属的酒井支队从新乡出发,5月8日抵达济宁,5月9日进犯郓城,以掩护第14师团主力渡过黄河。当时负责黄河南岸防守任务的正是由李必藩率领的第20集团军第23师。

当时李必藩的第23师要负责黄河南岸100多公里长的防御,可以说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而且在郓城,李必藩的第23师与酒井支队发生了交火,最终败下阵来,郓城失守。随后5月12日,日军第14师团主力渡过黄河,第1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急令“着李必藩、王劲哉即率所部在郓城、鄄城一带地区实行妨碍敌人之渡河及袭击敌之后方, 绝对不准退过嘉祥、巨野、菏泽、临濮集之线以南, 否则以军法论罪。”还特别强调“李必藩尤应戴罪图功, 率所部死守菏泽城, 倘有疏虞, 定行军法从事。”

程潜的这道命令是极其严厉的,但当时的李必藩在郓城与日军交手撤退后,收容聚集起来的兵力也不过1个旅,哪里有能力担当如此重大的任务。

土肥原贤二在渡过黄河以后,便直扑菏泽。5月13日,李必藩的部队大多都是刚败退下来的残兵,战斗力原本就不足,再加上王劲哉的新35师根本不能予以配合,李必藩的第23师官兵除了牺牲之外,大部在战斗中溃散。

李必藩见大势已去,自己已经无法收拾战局,便在军用地图空白处写下了“误国之罪,一死尤轻,愿我同胞,努力杀贼”的遗言,随后举枪自尽,以身殉职,时年47岁。

李必藩的自杀殉国,在当时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大报刊纷纷用醒目标题报道了他牺牲的消息。当时的国民政府追赠李必藩为陆军中将。

1938年5月18日,李必藩的灵柩运抵武汉准备运回湖南嘉禾老家安葬,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武汉为李必藩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在灵堂的正中悬挂着“成仁取义”的横幅。蒋介石送去了“转战徐淮早识精忠能报国,同舟风雨眷怀节烈信念悲”的挽联。包括国民党军政要员、中共中央、八路军代表以及各界群众团体10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在武汉市区,大街上不但扎起了悼念的牌楼,更是到处悬挂起了悼念李必藩师长的横幅,上面写着“恭迎李故师长必藩灵柩回乡按奠”,“歼灭倭寇以慰李故师长忠魂”。在接到两旁站满了恭迎李必藩灵柩的武汉市民,人们在自家门口设起香案,上面摆放着香烛瓜果,祭奠李必藩师长的英灵。

1986年李必藩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抗日烈士,2009年他的名字被刻在了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塔上,供后人祭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