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幣計價黃金創歷史新高,金礦股重溫十年前好時光?

疫情導致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全世界央行都在量化寬鬆,5月18日上午人民幣計價黃金也創出歷史新高,業內人士也認爲黃金有望展開新一輪牛市,類似2009年3月開啓超過兩年的牛市,當時正是美聯儲在金融海嘯後全面開啓量化寬鬆;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爲經濟復甦不容易,這會壓制黃金消費,這種情況跟十年前並不一樣。

5月18日上午,滬金主力合約也高開高走,盤中突破400元/克關口,創2008年上市以來新高,中午滬金連續(au7777)收報398.44元。山東黃金(600547.SH)大漲8.15%,報收39.92元,相比2010年11月近48元(前復權)的高位依然有一定距離,恆邦股份(002237.SZ)大漲6.4%。

對此,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量化寬鬆理論上利好商品價格,特別是美國啓動無限量化寬鬆。黃金價格上揚有利金礦股,但金礦股並非完全與黃金價格掛鉤,始終金礦股含非黃金業務,而且開採成本等等因素並不完全一致,並不完全反映黃金價格趨勢,黃金ETF及黃金現貨則比較準確反映黃金價格波動。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而爲了對抗疫情,全球各國政府均出臺了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其中貨幣政策寬鬆的幅度可謂是史無前例,而美聯儲大幅擴表,超前三輪總和。由於黃金沒有利息,因此可以把利率看作是持有黃金所損失的機會成本。從全球來看,最有代表性的利率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可以把它視爲全球的基準利率。而目前這一利率水平已經歸零,處於歷史的最低位,這意味着黃金的機會成本同樣已經歸零。在這樣的背景下,無法印刷的黃金應是資產保值的重要選擇。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宣佈將收購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和至多1.25萬億美元兩房發行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美聯儲2010年11月4日宣佈,啓動第二輪量化寬鬆計劃,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進一步收購6000億美元的較長期美國國債。第二輪寬鬆計劃於2011年6月結束,購買的主要是美國國債。

黃金從2009年初開始展開了歷時兩年半的牛市行情,從680美元/盎司上漲到2011年8月的1920美元/盎司,過去近九年時間黃金都無法突破這個歷史新高。

目前倫敦金(XAUUSD)價格依然不到1800美元/盎司,這一輪黃金行情能否帶領黃金突破2000美元/盎司?對此,深圳一位知名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9年開啓的牛市,黃金經歷了美聯儲的兩輪量化寬鬆,目前美聯儲的擴表和量化寬鬆已經在資產價格上有一定反映,但因爲經濟依然難以全面恢復,民間黃金消費並不旺盛,上漲更多是投機驅動,這是跟2010年的很大不同,這兩輪的情況不能機械的類比。黃金週期屬性比較強,對投資者而言比較難把握。過去歷史經驗來看,金礦股上漲的持續性比較有限,都屬於來的快去的快。

不過也有資深市場人士認爲,2016年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讓黃金有脈衝式行情,但當時跟股市基本呈現負相關關係,這使得行情的持續性非常有限,僅僅是“亂世黃金”的思維起作用,2017年經濟向好黃金就遠不如其他資產價格表現了,但如果是因爲央行的零利率政策導致的上漲,行情應當有一定的持續性,不會是2016年那種“脈衝式”。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