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到清朝中期時,八旗軍已經被懶惰和腐敗變成了一盤散沙。這已然是新中國的繁榮體現,可你不曾想到,就在1987年,清朝滅亡之後的一支殘餘清軍才被發現,隨後被解散。

1987年的中國是什麼樣?80後的人應該最有發言權,城市生活的人們已經開始接受“丁克”,農村的漢子們還在田地裏汗流浹背耕作。


80年代的城市生活我不太熟悉,但農村生活卻是記憶尤深。外出打工的人並不多,到了農忙季節,可以說漫山遍野都是人,一派欣欣向榮,熱火朝天的景象。

這已然是新中國的繁榮體現,可你不曾想到,就在1987年,清朝滅亡之後的一支殘餘清軍才被發現,隨後被解散。

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件,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弄清楚來龍去脈,還得從清朝的歷史說起。

清朝與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有所不同,以往中國強大的王朝都是以中原爲根本,防範的是兇悍的遊牧民族。

而清朝則是由北方的女真族建立,1616年時,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1636年時,皇太極改國號爲大清,也就有了衆所周知的清朝。


1583年,努爾哈赤以祖、父十三副遺甲起兵,相繼兼併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女真,統一女真各部,同時建立了八旗制度,這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

所以,清軍分爲八旗軍和綠營軍。

其中八旗軍是戰鬥力強悍的遊牧民族,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四旗,稱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定三百人爲一牛錄,五牛錄爲一甲喇,五甲喇爲一固山(固山即旗),滿族人按八旗制分隸各旗,平時生產,戰時從徵。

而綠營軍則是清朝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將收編的明軍及其它漢兵,參照明軍舊制,以營爲基本單位進行組建,以綠旗爲標誌,稱爲綠營,又稱綠旗兵。

清軍入關之前,八旗軍的戰鬥力十分強悍,遊牧民族與生俱來的好戰,有目共睹。但到清朝中期時,八旗軍已經被懶惰和腐敗變成了一盤散沙。


不僅終日遊手好閒,還把喫空餉、貪污變成了理所當然。戰鬥力自然也大打折扣,不可與當年相提並論。其中太平天國的來勢洶洶,已經證明了一切,八旗軍完全招架不住。

無奈之下,只能依靠曾國藩的湘軍,而功高蓋主的例子有很多,其結局也有所耳聞。曾國藩不想步前輩的後塵,於是主動遣散了湘軍主力。

湘軍在鼎盛時期兵力達三十多萬人,其中曾國藩直屬部隊約十二萬,其他湘軍督撫合計兵力二十餘萬。

主力雖然很少了,但其中一部分湘軍還在繼續執行任務,跟隨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亂,戰鬥力強悍的湘軍在後來的時光中,也慢慢退出了舞臺。

除此之外,還有李鴻章的淮軍,以及各地仿照湘軍營制編練的軍隊。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慘敗。

在意識到舊式軍隊的落後時,一支新軍由此誕生,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北洋軍”。從幾千人的規模,到1905年時,已經有七萬之衆。1911年時,北洋軍已擁有14個鎮、18個混成協、4個標、1個禁衛軍。

本來寄予厚望的新軍,最後卻成爲了清朝走向滅亡的一個決定因素。

公元1912年,清朝宣統皇帝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這也標誌着清王朝結束了276年的統治。

曾經驍勇善戰的八旗軍大多回家種地了,也有一部分成爲了軍閥的兵勇,100萬殘餘清軍,也就慢慢淹沒在了人潮之中。

不得不說,還有一支清軍被遺忘了,他們很幸運地躲過了戰爭的洗禮,享受了難能可貴的平靜生活,他們就是駐守在九龍寨的守軍,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英軍在鴉片戰爭之後強佔了九龍和新界等地,九龍寨也就在此地。在不平等的割地條約中,這塊土地仍然是中國的領土,因而派兵駐守也是合情合理的。

沒想到正是這一鑽空子似的操作,讓此地的駐軍得以長久地保留了下來,直到清朝滅亡,他們依然留在了這塊土地上,而且成了英國、港政府和民國都無法管轄的地方。

直到1987年,我國決定拆除九龍城寨,他們才被再一次發現,全部解散。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過康乾盛世,也有過閉關鎖國。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感謝新生活的降臨,與那些生活在戰火中的人相比,和平是多麼的奢侈。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