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7年,常香玉找到了小香玉,對她說,希望她可以迴歸到傳統的常派豫劇上來,不要把傳統藝術給丟掉了。與王爲念離婚,被“假奶奶‘常香玉收回藝名後,現在55歲的小香玉如何了。

豫劇是我們著名的四大名戲之一,發源與河南開封。

作爲國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熟悉豫劇的朋友一定對常香玉這個名字非常熟悉。

常香玉是我國著名的豫劇大師、藝術表演家,她原名叫張妙玲。


她汲取戲曲傳統之精華,刻意創新,尤以吐字清晰爲特點,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常派藝術。爲發展豫劇藝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就是這樣的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卻因爲一個“孫女”讓她倍感失望。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還要從常香玉的“孫女”——小香玉說起。

小香玉並不是常香玉的親孫女,所以她是她的”假奶奶“,她原名叫陳百玲。

1965年,小香玉出生於河南鄭州市的一個藝術世家,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

在一個充滿着文藝範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小香玉從小就對文藝活動有着獨特的興趣。


上學的時候,小香玉是一個“嬌嬌少女”,經常被老師說成是“嬌嬌二氣”,意思就是非常驕傲、嬌氣。

因爲小香玉是常香玉的繼孫女,所以走到哪裏都抬頭挺胸的走路,給人一種傲氣的感覺。


在宿舍的時候,本來大家說好的一天輪流來洗襪子,可是輪到小香玉的時候,她就不願意洗了,說自己是年輕最小的。有一次做餃子,大家都覺得她做的少放了鹽,不好喫,於是小香玉便搬出自己的“奶奶”,說:“奶奶說了喫清淡的對嗓子好。”


在藝術學校上學的時候,老師讓練小翻,小香玉覺得男生纔有必要練,就每到這個時候就說要上廁所,等她“上完”廁所剛好就練完小翻了。

小香玉這時候還自己揭自己短,說有一次,老師讓上頂十分鐘,小香玉就趁老師不注意把腳放在窗臺上,練完了十分鐘還故意不下來,結果,老師特生氣。

雖然在學校的時候她有些我行我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小香玉的柔韌度還是不錯的, 經常受到老師的誇讚。

1976年小香玉考入了鄭州市戲曲學校,1980年便分配到了鄭州市豫劇團,主演了《木蘭從軍》這部戲。

對藝術有着獨特天賦的小香玉,在經過不斷地學習之後又考入了河南大學的藝術系,更加系統的學習。


畢業之後的小香玉擔任起了河南省豫劇團的以團團長,同年榮獲豫劇大賽“香玉杯藝術獎”第一名。


在1988年,小香玉首次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

不過並不是表演豫劇,而是表演小品,與著名小品演員陳佩斯合作了《狗娃與黑妞》,讓電視機前的觀衆們記憶猶新。


之後的她又多次收到央視春晚發出的邀請,曾經11次登上了春晚舞臺,讓她成爲了一位“春晚釘子戶”。


事業上順風順水的她,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對方是著名的導演、主持人——王爲念。

那時候王爲念正在春晚工作,而小香玉則是經常在春晚上露面,一來二去的兩人就熟了。


相戀之後,小香玉決定要辦一個培養豫劇新人的藝術學校,可是這時候卻面臨資金問題。

王爲念在得知之後,毫不猶豫的動用自己的人脈、資金等等,將幫助小香玉把學校給建好了。


按照小香玉的話來說:“一個上午就把所有手續給辦好了。”這是啥概念?

小香玉在辦好事之後,對眼前這個男人產生了好感,就這樣,兩人走進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外人看來,他們兩個就是金童玉女,十分般配。

但是這一段看起來完美的婚姻卻並沒有堅持多久,婚後他們經常吵架,曾經的愛情在柴米油鹽中變成了一地雞毛。


在4年之後,王爲念與小香玉離婚了。

這段感情中傷的最深的居然是王爲念,據悉在離婚後的10年裏,王爲念都過不去心裏那道坎。

耳朵裏不能聽到對方的聲音,眼睛裏不能看到對方的身影,有一次他的朋友不小心說出了小香玉的名字,氣的王爲念一年的時間沒跟他說過話。


關於他們離婚的原因,其實有不少傳言說,當初小香玉跟王爲念結婚不是單純的想結婚,是想讓他幫她。


離婚之後並沒有影響小香玉的事業,她一頭扎進了舞臺上。

當初,常香玉大師是把小香玉當做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的,所以纔給她取名叫小香玉。

在一個通告中,常香玉說,自己之所以會把她當做傳人培養,就是希望她能夠將豫劇文化藝術發揚廣大,希望她將自己的經典曲目演出給延續下去。

然而,因爲各種原因,小香玉有足足10年的時間沒有上臺演出豫劇了。

她頂着一個“常香玉傳人”的光環,遊走於各大的電視臺之間,卻並沒有以藝術的形式真正的展現舞臺。


這讓常香玉大師的心裏有些失望。

1997年,常香玉找到了小香玉,對她說,希望她可以迴歸到傳統的常派豫劇上來,不要把傳統藝術給丟掉了。


然而小香玉卻說:

時代變了,您那一套不喫香了,豫劇也得與時俱進。


常香玉感到有些失望,但她並沒有說什麼,真正引發導火索的是另外一件事。

2004年,小香玉以資金不足和精力有限爲由,打算關閉自己在山西的小香玉藝術小學。


小香玉說道:

2004年8月份,孩子們全都畢業了,我也有時間考慮轉型了,學校是繼續辦下去,還是搞成一個藝術團,在舞臺上多做一些觀衆喜歡的作品?

在戲曲界我是最年輕的,但在曲藝界我都快被淘汰了,老臉不能看了,趕緊再做點作品就收攤。”

老人家想到自己今後的事業可能無法傳承下去,深感悲痛,在她感到大限將來之際,立下了遺囑——收回陳百玲“小香玉”這個藝名。


“時至今日,她走的路,與我當初承諾的南轅北轍,既然這樣,小香玉這個藝名,對她已經名不副實。

因此我決定從今日起,收回陳百玲對小香玉這個藝名的繼承權和使用權。”


2004年,豫劇大師常香玉在鄭州逝世,很多戲友、戲迷、親友都前來悼念。


“媽媽穿一身舊衣服走的呀。”常香玉的兒子陳嘉康喃喃自語。

“媽媽走的很坦然、很平靜。她屢屢叮囑我們:後事從簡從速,不要因我的離去影響正在上班的人,不準子女、子孫以她的名義去謀私利。”


我們能看到常香玉大師的良苦用心,然而小香玉卻並沒有感受到。

沒有媒體的大肆報道,小香玉在追悼會上待了一會就悄悄的走了。

與王爲念離婚,被“假奶奶‘常香玉收回藝名後,現在55歲的小香玉如何了?

經過朋友的介紹她認識了樊澤峯,對方也是一個豫劇迷,還是她的鐵桿粉絲呢,兩人結婚之後生下了一個兒子豆豆,現在生活過得平淡幸福。



現在她依舊在舞臺上活躍着,只是常香玉老師要失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