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吉安市木林森實業有限公司顯示屏燈珠生產線正加緊生產。 記者 白靈 攝

□ 本報記者 龍玉然、白靈

“跟隨民族復興、推進老區振興,必須主攻工業,建設工業強市。”這是5月11日,市委書記胡世忠作《保持戰略定力 建設工業強市》主題講課時開宗明義的話。

這堂課上,胡世忠還談到下一步全市工業發展的任務。他簡要概括爲“兩個明確”,即明確主導產業、實現重點突破;明確區域佈局,推進協調發展。

吉安產業發展的重點是“1461”。即1個電子信息首位產業,生物醫藥、先進製造、綠色食品、新型材料4個主導產業,綠色大米、井岡蜜柚、有機茶葉、有機蔬菜、特色藥材、特色竹木6個富民產業和1個旅遊業。

回顧去年,碩果累累。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9%,列全省第一,連續第八年增速保持全省前三;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408億元,同比增長25.4%,高出全市工業營收增速18.3個百分點,佔全市規模工業的41.5%;“1+4”主導產業實現營收超3000億元,全年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67個;海能實業創業板上市、實現吉安境內A股上市零突破,立訊智造、木林森產值突破百億,百億企業達3家……

這份成績單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全域化”佈局、“全鏈式”發展、“全方位”幫扶、“全要素”保障。

我市優化“一帶雙核十陣地”空間佈局。“一帶”,即京九高鐵產業帶,帶上的吉泰走廊以10%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市電子信息63.8%的企業數量和85%的營收總量;“雙核”,爲兩個國家級園區;“十陣地”,就是10個縣區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爲首位產業,發展各具特色、互爲補充的細分產業集羣。

“我們公司已經建立了原料、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促使我們向科研和高端市場發展。”5月14日,談起“全鏈式”發展,吉安市木林森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近年來,該公司在我市投資了8個上下游企業,形成相對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2019年研究出科研技術改良成果2項,組建的無塵車間於今年4月投產,主要生產高端市場的產品。

無獨有偶,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吉安投資7家上下游企業,產業鏈建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減少經營成本和滿足客戶需求方面。而僅減少運輸成本方面,一年就可減少600萬元至1000萬元,運輸所帶來的產品損耗也從0.8%降爲0.2%。2019年7月,某客戶要求設計專業的攝像頭,該公司僅用1周時間就完成了設計、組裝、試產等環節,而在以前至少需要3個月。

目前,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已形成了LED、通信終端及傳輸設備、觸控顯示、電子線路板、數字視聽、電子元器件6個百億細分集羣。觸控顯示和LED智能照明產業已形成相對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

大健康產業以生物醫藥製造爲核心,構建以“種”爲基礎、“產”爲支撐、“養”爲配套的融合式產業集羣,峽江縣醫藥產業獲批省級新型工業化基地。2019年,該產業全市實現營業收入達720億元,增長20%,到2020年着力打造爲全市第二個千億產業。永豐碳酸鈣新材料產業發展規模較大、影響力較大,2019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百億。

如何幫扶企業?降成本優環境、“市領導+責任部門+實體企業”、“三張時間表”、提供“保姆式”服務、在全省率先成立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我市着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建立精準幫扶機制、高效服務機制和企業維權機制。2019年,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67個;在建“5020”電子信息項目23個,佔比79.3%;全市實現省級園區20億元項目、國家級開發區50億元項目全覆蓋。2020年一季度,全市新開工電子信息項目79個,總投資377.9億元。

“特惠八條”、200億規模的發展升級引導資金、平均每個企業減負800萬元、全省首個電子信息研究院、“廬陵英才”計劃、國家級進出口機械電子產品安全檢測中心……我市拿出真金白銀,打出組合拳,建立精準高效的產業支撐保障體系,推動要素資源向首位產業集聚。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面對嚴峻形勢,2月初,我市專門制定出臺應對政策措施,3月底,全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接近往年正常水平,居全省前列。“相比去年,今年3月份我們的訂單量實現了翻倍增長。”合力泰公司觸顯事業羣總經理宋旭東高興地說。日前,該公司觸摸屏生產車間內18條生產線開足馬力,一天可以生產13萬片顯示屏。一季度,公司出口額達3.7億元,同比增長52.4%。

一季度,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列全省第一,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48.5億元,增長2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