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中國疫情已經有所好轉,而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的企業也正面臨復甦。今日安永發布報告顯示,儘管多數中國企業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影響,但受訪者普遍對國內市場的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

報告顯示,爲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危機,超過四分之三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企業正在進行變革;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受訪者對全球和中國併購市場活動的預期明顯下降;但自2月下旬以來,市場的基調有所改善,超過60%的受訪者預測未來12個月全球和中國的併購交易都將增加,57%的中國受訪者預計他們的公司將在未來12個月內開展併購活動。

中國企業對後市持樂觀態度

在宏觀層面上,儘管受訪者普遍認爲全球主要地區的經濟活動在今年可能會受到抑制,但在中國企業高管的反饋中依然能發現一些積極的觀點。安永大中華區交易諮詢主管合夥人蘇麗表示:"在中國逐漸走出疫情後,大部分的中國受訪者對國內市場的復甦和發展持相對謹慎樂觀態度。"

根據來自上述報告多個維度的調查反饋,受訪高管們認爲在未來12個月中,中國市場的併購活動將繼續保持強勁勢頭,這可能是由於估值預期的降低,以及企業有意利用併購作爲鞏固市場領導地位或拓展至鄰近市場的手段。

蘇麗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經濟下行週期的一些併購活動往往會成爲回報最高的案例,關鍵在於企業是否能獨具慧眼並看好市場、行業和目標公司的長期發展前景。

從行業來看,石油和天然氣(83%)、採礦和金屬(83%)、高端製造業(75%)是未來12個月內中國企業積極尋求收購活躍度最高的三大行業;在境內和跨境併購方面,中國依然是中國客戶最大的投資目的地,日本、新加坡、英國和法國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數字化等方向成企業變革重點

報告指出,考慮到過去幾年內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在疫情爆發之前,變革就已經是很多企業議程上的重要內容,但隨着企業着手爲後疫情時代做準備,變革計劃的執行變得越來越緊迫。爲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危機,超過四分之三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企業正在進行變革,重新評估其運營模式,並在供應鏈、自動化進程、數字化轉型、勞動力管理等方面採取變革措施。

"鑑於疫情大流行的時間線和演變趨勢,我們注意到,中國受訪者已經在採取措施面向未來;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還處在抗擊疫情的狀態中,許多公司依然在努力維持其日常運營。"安永亞太區戰略及運營諮詢主管合夥人唐亦檬人爲,中國在疫情發展的節奏上早於其他國家1-2個月的週期,讓企業更快地看到變革的必要性,同時在基本恢復正常工作秩序後也有精力慎重思考和投入這一議題。

安永數據顯示,50%的受訪中國高管表示,已經開始利用新技術來減輕疫情危機對其業務的影響。其中,47%的企業表示已經利用新技術使員工能夠遠程開展工作,32%的企業提到他們利用了自動化,21%的企業表示已在其業務中應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

唐亦檬解釋說:"中國有良好的創新氛圍,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已取得世界領先地位,這也促使中國公司在新技術應用方面採取了非常積極的態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