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主要得益于家庭而非学校,若是家教失当,一个人就是学业有成也是枉然,甚或危害社会亦是未知,一个有德无才者不会去为祸作乱,因为德行是其定力。反观教子无术之门,走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斤斤计较于一时之利,机关算尽于人事你我,或许有一时的得利得势,甚至志得意满而风光一时,但是,德不配位必有殃,算计与人必为世人唾弃,小聪明小把戏终究不是台面的戏场路数,待到聪明尽头把戏败露,轻则人心尽失,重则身败名裂,可谓是得不偿失殃及门庭的自讨苦吃。

#传统经典随笔赏读#

《围炉夜话》赏读之十九

《围炉夜话》第十九则曰“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修身正己以持家立业,持家立业以事业恒久,这是一个人立身立世而以家为重的正确方向,只要勤奋有为走正道,自然是家业顺昌而积极进取的以身作则。

然而,总有人以顾家护家为幌子,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而时时算计,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行事处事,既不就事论事以公道行事,也不谦扬有度而与人为忠,处处算计于人贪小利,时时自打算盘占便宜,殊不知,最后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不但名声扫地,还让家族世风丢失颜面,这不是持家所为,而是让家族蒙羞的败家之行。

人心有好坏,做人也有优劣之分,自命不凡的精于算计者终会漏出马脚为人诟病,而敦厚持正者必能以纯朴之气历久不竭。

于家而言,一家之主的一言一行皆是子孙效仿的榜样,一个诚心实意兢兢业业持家,同时,与邻为善处事公道,与人为善彬彬有礼,自然是子孙眼中和心中的前有车后有辙,这种无声而有形的影响,是指引子孙修德修业的关键。

此则看似以家声子业为指向,实则阐述了人之教育的家风持正。

常言道,家门不幸无过于家风不正。一个家风严谨之家的孩子,必然是学有进而德不丢,走向社会也是诚实善良而与人为善,也必然逐渐积聚人脉而立业于世;反观教子无术之门,走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斤斤计较于一时之利,机关算尽于人事你我,或许有一时的得利得势,甚至志得意满而风光一时,但是,德不配位必有殃,算计与人必为世人唾弃,小聪明小把戏终究不是台面的戏场路数,待到聪明尽头把戏败露,轻则人心尽失,重则身败名裂,可谓是得不偿失殃及门庭的自讨苦吃。

古往今来,家庭和睦家业昌盛一直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靠山,这个基础一旦动摇,便是坦途变坎坷的顺逆转换,若是举家有靠基业稳定,一个人在社会上也一定会信心十足而有所作为,究其根本,仍然在于家风教育的得与失。

或者,有人认为,现在社会教育基础资源庞大而丰富,孩子的教育只要交给学校就得了,家长乐得逍遥而不闻不问,即便是管教,也是分数分数,只要考上大学便万事可成万事大吉,错也!

我们不能否认时下学校教育的普及和强大作用,学校也开设了德育教育的课程,然而人所忽视的恰恰是家庭的教育本质和修养作用。

传统教育中,始终把家教放在第一位,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里面的‘教’乃是教养和修养,非是学识才干,此谓《左传》曰“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道理。

谁人不爱子,谁也须教子,并且要教子有方,一些人教育孩子大方得体有识有见,一些人教育孩子则是不让吃亏处处计较,日后孩子的成长仅此便是高下可判。

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主要得益于家庭而非学校,若是家教失当,一个人就是学业有成也是枉然,甚或危害社会亦是未知,一个有德无才者不会去为祸作乱,因为德行是其定力;一个无才无德者也是庸人一个,让他祸让他乱也不起什么风浪;但是,一个有才无德者,却是大祸害,因为有才识所以有心计有手段,做出的事不是惊世骇俗就是贻害无穷;社会需要的是有德有才的德才兼备人才,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有德有才家风延传,便是家门之幸的家族声望所在。

精于算计败家声,是教子不严的终为败行而有辱先辈;朴实浑厚培元气,是教子有方的终有所成而树人百年。故而,金缨有言“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榜样与儿孙”,前人有识先贤有声也!

(经典赏读,日日更新,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