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日,汪精衛在南京出席會議拍照被槍擊受傷。雖然槍傷治癒,但有顆子彈因卡在脊柱裏無法取出。1943年8月,汪精衛病情復發,後在南京日本陸軍醫院進行了手術,子彈被取出,病情一度很穩定。

1944年1月,汪精衛病情突然惡化,國內已經無法繼續治療,只能到日本進行治療。汪精衛沒想到,自己這次日本之行,成爲了喪命之旅。當年3月3日,汪精衛住進了名古屋帝大附屬醫院。次日,日本方面組織了最好的醫生,爲汪精衛進行了手術。


手術進行得頗爲成功,病情一度好轉,可很快又惡化。醫生多次搶救無效,汪精衛於11月9日在醫院去世,終年61歲。一代大漢奸死在日本,但他臨終前對身後事做出了安排,要求葬回南京。

根據汪精衛的遺言,希望葬在距離中山陵不遠的地方。汪精衛妻子陳璧君和汪僞的高層官員在中山陵附近一番找尋,最終選擇在紫金山南麓的梅花山山頂處。按照之前計劃,汪精衛墓地會由墓室、祭堂、牌坊、警衛室等部分組成,總投資5000萬元。


由於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汪精衛墓地只能草草修建,未能全部完工。陳璧君也很清楚,汪精衛罪行累累,一旦國民黨回到南京,丈夫的墓地很可能被破壞掉。陳璧君命人運來五噸碎鐵塊,摻在混凝土中澆築墓穴,使得墓地無比堅固。

然而,汪精衛墓地再堅固也禁不起炸藥的轟炸。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蔣介石批示將汪精衛墓地炸燬。當時是何應欽命令74軍51師工兵營負責毀墓事宜,1946年1月21日傍晚,工兵們用150公斤烈性炸藥將墓地炸開。

當時南京市市馬超俊全程監督,他親眼見證了開棺。馬超俊後來在回憶中說道:“汪精衛屍體下葬前使用了防腐劑,屍體尚未腐爛。屍體上覆蓋着一面青天白日旗,身穿藏青色長袍馬褂,頭戴禮帽。”

棺材內只有一件陪葬品,是汪精衛的手抄詩稿。翻閱一看,絕大多數都已經早年發表過。在詩稿的最後一頁,寫着汪精衛的絕命詩,“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令人意外的是,人們還在汪精衛外衣口袋中發現一張約三寸長的紙條,上面寫着四個字,“魂兮歸來”。汪精衛屍體後被火化,而墓地則被平整,後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小亭子,就是現在梅花山上的觀梅軒。據南京中山陵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上世紀90年代梅花山上還有一尊汪精衛跪像,面朝中山陵祭堂。

參考資料:《大漢奸汪精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