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是二戰中傷亡最慘重的國家之一,傷亡人數接近三千萬。不過雖然數千萬人的傷亡爲這個國家帶來了一場浩劫,但也正是他們的付出,將這個國家推向了巔峯。
二戰前的蘇聯,被西方國家普遍排斥、擠壓。英法自然不必說,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等等幾乎整個歐洲,對於蘇聯都是沒什麼好臉色的。
因爲意識形態的緣故,蘇聯處於一個被包圍的狀態,就好比如今的俄羅斯。雖然他們底子厚,拳頭硬,更是發展到工業產值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國,但他們的日子過得不算好,充其量只是一個強國而已。
但是二戰後可就不一樣了,領土上,戰後蘇聯向西推進了兩三百公里,拿下了包括波羅的海三國,半個波蘭在內的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增加約爲2450萬。
此外向東在亞太地區,蘇聯從日本手上取得了庫頁島南部、及堪察加半島以南的千島羣島,拿回了日俄戰爭前沙俄時代的權益。值得一提的是,這裏面很多東西都是咱們的,是雅爾塔會議,美蘇英三巨頭,私底下的交易。沒有經過咱們的同意。
總之,蘇聯在二戰後,領土擴張了。
當然,這對於蘇聯來說還不是最重要。蘇聯二戰的最大成果,其實是意識形態輸出,他將整個整個中東歐地區,都變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其中包括有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等,此外南斯拉夫也被剝離出了西方陣營。這些爲後來蘇聯能組織出華約這樣的超級軍事團體打下了基礎。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軍事力量。得益於二戰,蘇聯建立起當時幾乎是全球最爲強大的軍隊。不僅人數龐大而且戰力彪悍。超過千萬的軍隊規模,配合着數以萬計的飛機坦克所組成的鋼鐵洪流,是當時西方陣營的夢魘,睡覺都睡不安穩。
總之,二戰之後,蘇聯從一個國際環境劣勢的普通強國,成長爲了當時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其受益不可謂不大。所以,許多人認爲蘇聯是二戰的最大受益國。
但是,如果把時間放長遠一點看,二戰之後的最大受益國家,其實是美國。
首先,美國地理位置優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遠離戰爭現場,本土幾乎沒有落過一發炮彈,反而因爲在戰爭中向其它國家出售武器等軍需物資,而發了大財。而且由於戰爭的威脅,大批資金和技術人才都紛紛躲入美國避難,這就大大增強了美國的經濟和技術實力,總之美國在世界大戰中沒有受過什麼苦難,卻撈到了足夠多的好處。
此外二戰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秩序框架,殖民時代徹底結束,英法這樣的老牌列強逐漸退居二線,美國當之無愧地成爲了西方陣營的領導者。得益於這樣一個身份地位的改變,美國開啓了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和軍事佈局。
經濟上,戰後的美國輕而易舉地取得了世界政治經濟的領頭位置。當時的美國擁有世界黃金儲備的四分之三,並且聯合國也設在美國紐約,世界金融中心由倫敦轉向紐約,都是水到渠成,毫無懸念的事情。而在戰後,美國推出的馬歇爾計劃,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甚至於後來的美元石油掛鉤,無疑是奠定了美國的經濟霸權基礎。
這個影響持續到了今天,美國依靠着這個優勢,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割韭菜,而且其他國家還無法反抗。
美國雖然從二十世紀初級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其工業產值已經穩居世界第一 。但美國無法主導世界,因爲當時國際的金融霸權和政治主導權還在歐洲尤其是英法兩國爲首歐洲國家手中,美國根本無法擠入其中分得一杯羹,就更別說主導了。
所以,如果沒有二戰,美國或許會憑藉強大的國力,保持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優勢,但是他覺得無法做到那樣的掌控力。因爲英、法甚至於德國這些歐洲強國,不會任由美國種韭菜,然後割韭菜。
此外,軍事上,更是不用說。參戰前的美國,雖然有着強大的工業基礎,但他不是一個軍事強國,也就海軍強一點。是戰爭催發了其龐大的軍事潛能,從而建立起了一支龐大的軍隊。當然,也是因爲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得美國得以在全球範圍內駐軍,打造自己的全球戰略。而經過幾十年的佈局,美國的軍事實力依舊是世界獨一檔的存在。
最爲關鍵的一點是,如今的美國依然還是世界第一強國,而蘇聯早已經成爲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