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國外期刊的觀點,趙潤栓指出:“益生菌少了,通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重新實現菌羣平衡,這一點是行得通的。“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我們叫它益生菌,它可以平衡腸道的pH值,促進體內菌羣平衡,從而讓身體更健康。

乳製品廣告中常用“益生菌”來宣傳產品的保健功效。然而,前不久《新科學家》雜誌發文稱,益生菌基本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該文指出,益生菌在腸道內的生存狀況因人而異,不存在適用於所有人的萬能益生菌。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服用益生菌不僅不能幫助恢復和改善腸道系統,還會造成腸道微生物系統混亂。

  那麼,益生菌到底是什麼菌?對普通人羣到底有沒有實質性益處?那些宣稱含有益生菌的食品,以後我們是喫還是不喫呢?

  益生菌是腸道免疫力的“培訓員”

  “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我們叫它益生菌,它可以平衡腸道的pH值,促進體內菌羣平衡,從而讓身體更健康。”北京小湯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趙潤栓解釋說,腸道掌管着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功能。如果說腸道是免疫力的“培訓基地”,益生菌就是“培訓員”。“腸道菌羣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羣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

  趙潤栓進一步解釋道,常見的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和鏈球菌等,與腸黏膜緊密結合,構成腸道的一道屏障,抑制條件致病菌的過度生長,以及阻擋外來致病菌的入侵;同時益生菌刺激腸黏膜分泌黏液及細胞因子,抵禦病原菌侵入。

  菌羣按一定比例相互制衡

  腸道內細菌數量龐大,一旦出現菌羣失衡,就會引起各種不正常的表現。這時候,人們可以通過服用一些益生菌產品,或喫對益生菌生長有幫助的食品來重建平衡。但實際上,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身體裏哪些細菌需要補充,或補充多少就剛剛好,也不見得補充益生菌就一定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針對國外期刊的觀點,趙潤栓指出:“益生菌少了,通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重新實現菌羣平衡,這一點是行得通的。”

  爲什麼該期刊得出的結論不支持使用益生菌產品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話:那些使用益生菌補充劑的觀察組的腸道很快就被益生菌佔領了,但其原有的健康菌羣系統用了長達6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即益生菌造成了腸道微生物系統混亂。

  “這段話指出了補充益生菌的不良後果,就一隻腳過長,必然不能保持穩態。“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腸道的健康,貴在菌羣按一定比例相互制衡,哪怕是有益的細菌,給多了也不行。”

  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補充益生菌那麼,我們是否因此就不敢喫益生菌食品了呢?

  趙潤栓明確表示,大可不必因噎廢食!儘管理想的狀態是我們知道腸道缺了什麼益生菌,缺了多少,通過補充增加了多少,是否補到剛剛好,但這種理想狀態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不能因爲幾篇報道就全盤否定補充益生菌的價值。但益生菌製品再好,也不能天天喫、使勁喫。對於身體健康、飲食結構科學合理的人來講,少喫或不喫益生菌製品也完全可以。

  “2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不建議補充益生菌的,因其腸道菌羣正處於建立期間,補充益生菌,對於腸道功能尚未健全的嬰幼兒來說未必是好事。而對於年齡偏大的人來說,受年齡、疾病、藥物、飲食等的影響,可能存在腸道益生菌不足的情況,則可以適當使用益生菌製品。”趙潤栓如是說。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