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标题:父亲删掉孩子游戏存档,引发网友热议,亲子关系的边界感在哪里。认为“这个父亲没有问题”,因为他已经多次警告过孩子了,如果做不到那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原标题:父亲删掉孩子游戏存档,引发网友热议,亲子关系的边界感在哪里?

最近看到了一则新闻,虽然是国外的,但和国内的教育现状也有共通之处。

一位父亲在论坛上发帖,

说他的儿子今年9岁,学校停课了,没有开学,

结果孩子每天睡到10点多才起床,

他要求孩子和上学时一样,每天7天起床,自律生活。

孩子一开始答应了,但后面又开始赖床。这位父亲警告了好几次,孩子都无法改正。

于是在一次孩子睡到中午11:00才起床之后,这位父亲把儿子最爱的电脑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的游戏存档给删了

然后孩子就非常伤心,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哭个不停。

这位父亲在论坛上发帖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做错。

父亲发的帖子

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我的世界》这个游戏,

卓小越简单科普一下:

这是一款沙盒类游戏,机制上跟目前大火的《动物森友会》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主要是偏建筑类的。

上面那个故事里的孩子就在《我的世界》中,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搭建了一座宏伟的城堡,投注了许多精力,也难怪他知道游戏被删掉的时候那么伤心了。

这个新闻被搬运到微博上之后立马就引发了***友的热议。

有人表示站孩子,

他们认为父母这样做是“治标不治本”,只会让孩子受伤,

孩子投入不小的热爱和心血的引以为傲的作品被至亲摧毁,以后孩子心中对父亲印象会直线下降。

父亲应该思考另一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比如用“限制游戏时间”、“早起才能玩”和孩子商议,直接粗暴的删除存档游戏不可取。

还有人支持父母,

认为“这个父亲没有问题”,因为他已经多次警告过孩子了,如果做不到那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这么小就养不成好习惯,长大那还得了?

父母不是不让他玩,是要遵守规则,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亲子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苦衷,也都有各自错误的地方。

在卓小越看来,这是一个有关于亲子边界感的问题。

突然想到了神剧《黑镜》中的一集,

一位单亲妈妈带孩子,

结果3岁的时候,女儿去追猫,差点走丢了。

妈妈就很后怕,带女儿去参加了“方舟天使”体验计划,在她的脑中植入了一个设备,可以随时定位孩子的地点,监控她的心率健康状况。

有点像现在的儿童手表,不过还有更高级的功能。

就是父母可以随时监控孩子的视角所看到的东西

并选择是否给孩子打开过滤模式。

过滤模式被打开后,孩子看到一切危险,恐怖的图案,或者少儿不宜的话题,眼前就会自动出现马赛克,声音也会被屏蔽。

当小女孩在上学路上经过邻居家的草坪,一条狗冲她叫的时候,女孩就看不到狗的样子,也听不到犬吠的声音了,

因为这些全都被她的母亲打开的系统所屏蔽了。

当然,剧中的这项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出现。

但它代表着一种父母对孩子无处不在的掌控。

父母关心孩子,但有时候也需要留给孩子一些自己体验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这个未知的世界,因为他们总要慢慢长大。

一味强制性的限制,保护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

剧中的小女孩就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风险话题,变得对未知的危险极度渴望,最后误入歧途。

谁成长的过程中不是跌跌撞撞的呢?

有挫折,才有成长。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话题,

对于这个父亲来说,他可能的确要告诉孩子,

他没有做到”约定的早起"这件事,是有后果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可能不必采取这么决绝的方式,

可以先把孩子的游戏文件隐藏起来。

然后再让孩子参与打卡早起活动,解锁隐藏游戏。

你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吗?

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