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達汗(哈圖),蒙古語意爲乾旱地。專名 五 圐圙 圐圙[kūlüè]蒙古語。

榆林地區位於陝西省最北部,北部爲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接壤,南部爲黃土高原。明長城由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歷史上榆林北部地區曾是蒙古族遊牧區,自康熙二十-年(公元1682年)以來,“邊禁”政策開始放寬,蒙古族活動範圍逐漸向邊牆"(明長城)靠近,漢民族的耕植範圍也突破長城,深人到毛烏素沙漠蒙古族遊牧區。榆林市現存的大量蒙古語地名,即是這一歷史的見證。這些蒙古語地名存在於榆林市明長城以北,集中分佈於榆陽區以及神木縣北部,其餘北部各縣亦有零星分佈。經過幾百年的歷史變遷,如今這裏的地名聽似蒙古語,但有的地名已經變異的不知所云,亟待搶救和保護整理...........

榆林地區蒙古語地名的組合方式

地名一般由專名和通名構成,地名的專名是指專用的名稱部分,它是識別個體地名的主要標誌;地名的通名是指通用的名稱部分,它是識別個體地名所屬類型的標誌。榆林地區現存蒙古語地名由以下幾種組合方式組成:

1、蒙古語語素專名+漢語地名通名(蒙漢複合語):

如納林灘(納仁)蒙古語意爲狹窄的灘地、耳林灘,蒙古語意爲長莎草的灘、特漫灘(特邁),蒙古語意爲放牧駱駝的地方、木棒灘,蒙古語意爲有墳墓的灘)、奔灘(伯日),蒙古語意爲腰子形灘地;巴什壕(巴合希),蒙古語意爲師傅住過的地方;沙沙梁,蒙古語意爲有鎮妖小塔的梁地;腦峁界,蒙古語意爲碧綠的地段),灘、壕、梁、界爲漢語地名

2、形容面積、方位的漢語語素 +蒙古語地名

從原蒙古語地名中,派生出來的,如上納林、下納林(陝北人以北爲上)派生於納林灘,上(下)擺言蒿萊,派生於擺言蒿萊(富饒的川壕地)。小(大)壕免,派生於巴汗(依肯)壕兔,分別是小(大)的意思。神木有名的大保當、小保當,同樣是這樣的。保當意思是灌木叢草灘。

3、純蒙古語素地名,一些地名兼有專名和通名

專名一 採當 特拉採當,蒙古語意爲種莊稼的地方;賈明(站木)採當,蒙古語意爲有大路通過的灘。採當是蒙古語,與柴達木同源,意思是鹽度很高的草地。

專名 二 兔 兔是蒙古語的後綴,無實意,“有……”的意思。忽驚兔,蒙古語意爲有鹼的地方;討忽兔,蒙古語意爲有鍋形地的地方;毛蓋兔,蒙古語意爲有蛇的地方;馬家兔,蒙古語意爲種麻子的地方;刀兔(多圖),蒙古語意爲有響聲的地方;活力害兔(浩日浩圖),蒙古語意爲蟲子很多的地方。也有不是通名的,比如“大兔兔”是指較大的放駱駝的地方,兔是蒙古語本身的音節,不是通名。

專名三 太,太與兔一定區別。石板兒太(夏吾日圖),蒙古語意爲沼澤地);活絡思太,蒙古語意爲有蘆葦的地方;烏蘭色太,蒙古語意爲有楊樹的地方)。

專名四 石犁 石犁應該與“錫林”同,蒙古語意爲長滿草叢的緩坡;木獨石犁,蒙古語意爲有樹的緩坡;超害石犁,蒙古語意爲有花斑的緩坡。

專名 五 圐圙 圐圙[kūlüè]蒙古語。蒙古語意爲圍起來的草場,多用於村鎮名,如高圐圙、馬家圐圙 。今多譯作“庫倫”。常用於方言。意思是指土圍牆。陝西青海中的風味麪食“曲連”,應該與此相同,當地人經常把圓的東西叫曲連。

4、以“素”結尾的,以烏素(水)結尾的除外。

素並不作爲通名。點連素(代日絲),蒙古語意爲長芨芨草處、葫蘆素,蒙古語意爲長蘆葦的地方,素的音是蒙古語詞本身的一部分,不是通名。

5、以汗結尾的,也非通名,沙子汗(夏子哈),蒙古語意爲有喜鵲的地方;哈達汗(哈圖),蒙古語意爲乾旱地。

6、以幾達汗結尾的名字 如波羅幾達汗(寶日),蒙古語意爲褐色的小水泊;哈拉幾達汗(雜達哈);蒙古語意爲黑色的小水泊;什拉幾達汗(夏日),蒙古語意爲黃色的小水泊;烏幾達汗海子,蒙古語意爲吉祥的小水泊。

7、專名 海子 海子(則),到底源自蒙古語、滿語還是漢語仍未有定論,但與蒙古語“淖爾”同意可以確定,湖泊、池塘。

8、烏素,表示水;補(卜)浪(拉)(布拉格),表示泉水,用作通名。比如府谷縣大昌汗鎮哈業烏素村,榆陽區的補浪河鄉。

滿族文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