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這句廣爲流傳的臺詞,放在虛擬運營商行業很應景。

5月17日,作爲虛擬運營商的“京東通信”,通過4A靚號限時限量搶購,產品下單激活領40G全國流量的活動,佈局5G市場。同日,國美旗下的虛擬運營商“極信通信”在其6週年上,發佈了購手機卡就送國美門店打折權益的活動。

無獨有偶,此前的4月26日,作爲虛擬運營商之一的“優友”,發送了一段有關其母公司愛施德獲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的推文。阿里巴巴將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全額認購公司發行的股份。與此同時,愛施德還宣佈將同阿里巴巴等一起設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擬由阿里巴巴持股51%,愛施德持股39%,需要關注的是阿里巴巴旗下也自有虛擬運營商業務“阿里通信”,但是做的並不如意,此次選擇投資另外一家虛商公司,背後的意圖很是耐人尋味。

沉寂多時的互聯網虛擬運營商們,在此時又開始了新的佈局。

從2013年算起到現在,移動通信轉售行業已經發展7年了,當初很多互聯網企業“不務正業”的選擇進入這個新興通信行業,於是自身又多了一層“虛擬運營商”的外衣。回過頭看,這段經歷也可以說是互聯網集體走的一段彎路。

作爲長期被移動、聯通和電信所把持的通信市場,國家一直希望民營資本加入,促進電信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虛擬運營商”就承擔了這種角色。具體來說,虛擬運營商是民營通信運營商的統稱,以資費低、優惠多爲主打特色,目的是爲了打破傳統電信行業的自然壟斷。

因此自2013年底,工信部開始分批次向國內各類企業頒發電信行業虛擬運營商牌照。截止2014年12月,取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的企業共5批次,總計有42家,其中不乏阿里、京東、小米、蘇寧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企業,還包括迪信通、愛施德、分享通信這樣的通信企業,以及海航、民生等知名的大型集團。它們分配並可使用170、171、162、165、167號段號碼。

由於通信市場擁有巨大的利潤,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巨頭,也早早開始佈局了這塊新的試驗田。自開設之初到現在,虛擬運營商經歷了從高光到至暗,再到現在的重整旗鼓三個階段。

巨頭們的高光時刻

最初加入虛擬運營商的互聯網企業共有6個,分別是阿里通信、小米移動、蘇寧互聯、優酷移動、極信通信和京東通信。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有一個共性,都是以經營電商業務爲主,所以新的虛商業務也將會作爲它們電商發展的一個戰略支點,比如說阿里通信。

阿里通信作爲早期入局虛商業務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在初期搶到了先機。

阿里通信還率先開創了很多跨界的新玩法,比如打造語音、短信、上網均採用流量計費的方式,防騷擾神器“親心小號”等多款創新產品。2015年1月8日,阿里通信官方App新開通“購物送”頻道,用戶在其中的頻道購物,可獲贈阿里通信170號段號碼的話費。

據阿里通信負責人披露,2014年5月12日推出“親心”品牌並進行首批號碼預約後,當天阿里通信預約平臺有超過17萬人訪問,首批的北京、上海、杭州地區的號碼已經預約完畢,最高每秒鐘有10人預約。

時任阿里通信總經理餘鵬武表示,準備更多號碼,同時也在開發直達用戶痛點的服務,希望能把淘寶、天貓、支付寶和數字娛樂等阿里平臺上的服務,通過阿里手機號提供給消費者。

作爲阿里的競爭對手,京東也同樣佈局虛商業務,並且也是第一批獲得試點的互聯網企業。

原京東集團副董事長趙國慶曾放出“5年內成爲中國第四大運營商”的豪言,外加京東是第一批獲得移動轉售業務試點牌照的電商企業,也因此,京東的走向尤爲引人關注。

根據其當時公開的信息顯示,從2014年5月28日至2014年12月31日,凡京東銀牌及以上會員用戶,每在京東消費2元錢,就可以爲自己的170號碼增加1分鐘通話時間和1M流量,每月最高可贈送500分鐘通話時間和500兆流量。

京東通信總經理閆小波表示,京東170號碼的用戶在每月網購支出的同時,還在給自己的號碼“自動充值”。閆小波還介紹,未來京東170號段的“特權”還將延伸至音樂、電子書、社交、遊戲、雲盤、O2O以及金融等業務,以互聯網迭代方式不斷豐富更多特權計劃,目前上線產品還只是1.0版本。

優酷移動也曾經在虛商領域野心勃勃。2015年10月,優酷移動首次開放官網搶號通道,170開頭的衆多號碼可供消費者選擇。推出的套餐最大的特點還是合一集團強大的內容生態掛鉤。

擁有優酷移動手機號,就等於擁有用戶的優酷土豆黃金會員號。用戶激活優酷移動手機號後,即成爲優酷土豆黃金會員。用戶除了全站免廣告的權益外,還享有大片觀影、1080P高清專享、直播節目等一系列特權。在當時,優酷移動獲得了廣泛關注。

小米移動是第四批獲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的民營企業,算是入局比較晚的巨頭了。

但小米不甘落後,2015年9月正式發售“任我行”的電話卡,2018年7月,繼續推出“喫到飽”套餐,2018年底,雷軍表示自己親自參與“任我行”新套餐的業務測試,雷軍對小米移動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除此外,小米也與聯通電信合作,推出了米粉卡,主打高性價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虛商發展的暗黑時刻

在當年,手機號實名制並不嚴格,可以說只要花錢或者冒用他人的身份證就可以辦理一張虛商手機卡,電信詐騙活動,很難追根溯源,這也就導致不法分子會趁機使用這類非實名制卡進行犯罪活動。

發生在2016年8月的“徐玉玉案”,將虛商推上了風口浪尖,讓虛商的發展掉入谷底。

事件起因是準大學生徐玉玉,因被犯罪分子使用非實名制虛商卡從事電信詐騙,最終被騙走上大學的費用9900元,傷心欲絕,鬱結於心,最終導致心臟驟停,經醫院搶救不幸離世,背後虛商已成騷擾詐騙高發地帶的灰色產業被報道出來。

“自從山東大學生被騙事件發生後,我們的銷售量比之前減少了很多,一些加盟商及合作人開始重新考慮與我們的合作,有的用戶找上門來要求退卡。”一位不具名的虛商行業人士表示。

“遇到電信詐騙案件即追責運營商,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移動轉售是國家鼓勵的電信改革開放試點之一,170/171是相關部門正式分配的號碼,我呼籲社會大衆不要給170/171貼上標籤。”分享通信集團品牌管理部總經理張洪磊曾表示。

但虛商對體系把控不嚴,無法制止手中號段的電信詐騙,也是不爭的事實。至此,虛商開始被大衆貼上了“詐騙”、“騙子”的標籤,凡是170、171開頭的號碼都是詐騙電話,被用戶拒接,在當時也成了普遍共識。

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虛商開始成爲了“過街老鼠”,巨頭們的虛商業務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國家也開始對虛商採取了更嚴格的管控,包括但不限於強制實名制,以及約談虛商要求加強管控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騰訊曾在2016年就做過虛商業務的相關調研,從當時的介紹來看,騰訊以QQ會員爲基點,擬將虛商業務作爲其中的一個特權,包括在選號、會員成長值、套餐共享等。首次購買充值100元以上送成長加倍卡,每消費100元話費兌換一張成長加倍卡,這對玩QQ會員等級的用戶來說無疑是很好的,當然對於QQ會員之間通話免費最吸引人。

但也正是因爲受到“徐玉玉案”影響,以及顧慮虛商身份,騰訊最終放棄申請移動轉售業務的牌照,而是在2017年7月,與聯通達成深度合作,正式上線王卡專區,推出了最低19元/月套餐的大王卡,開啓了互聯網套餐的先河,受到追捧。

此時,反觀已經入局虛商業務的互聯網巨頭們,發展情況則是漸至僵局。

2018年1月,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約談了阿里通信的主要負責人,並提出指導意見:阿里通信連續三個季度垃圾短信、騷擾電話被舉報量排名靠前並持續上升,要求其重視並採取措施加強治理相關問題。

同年8月,工信部要求三大運營商暫停爲阿里通信分配號碼資源,直到其實現工信部提出的整改目標,而這項規定也對阿里通信造成極大影響。

暫停分配號碼資源,也就意味着通信業務需要暫停。對於處於市場開拓期的阿里通信,沒有了碼號資源意味着,在市場上沒有競爭了的利器,對自身發展影響巨大。

2019年1月,阿里通信聯合其他16家虛商企業發佈了165號段品牌,這也是阿里通信最後一次公開亮相,但據Tech星球瞭解,阿里通信並未開展165號段的入網,而且其天貓旗艦店的所有選號入網業務都已下架,僅保留話費充值功能。

不僅如此,有阿里通信用戶向Tech星球表示,阿里通信的套餐至今都無法變更,打趣道:“套餐萬年不變,以不變應萬變。”

現如今的阿里通信業已經早早淡出了虛商行業,轉而和移動、聯通和電信合作,成爲他們的渠道商,售賣“阿里寶卡”、“阿里魚卡”等產品,或許這就是江湖,有人進擊,有人出局。

而京東通信的戰略也似乎進行了收縮,目前已併入到零售業務中。

Tech星球發現,京東通信曾在2018年10月於“京東通信”微信公衆號內進行區域代理的招商,並表示想提多少提多少,50%利潤分傭,連續分成24個月;全方位讓利合作伙伴。

但Tech星球從京東通信客服處瞭解到,京東通信已經暫停對區域代理的招商了,這也就意味着京東通信徹底放棄了線下渠道的佈局,但仍然保留在京東商城內的銷售店鋪。

蘇寧旗下的蘇寧互聯和國美旗下的極信通信目前還在運營。其中,蘇寧互聯依託其線上商城,在進行手機卡的售賣,令人費解的是,兩者作爲電商領域的知名企業,並沒有像阿里和京東那樣,選擇將通信和電商進行結合,虛商業務對於兩者來說,多有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

優酷移動也同樣受詐騙風波的影響,其官網和微信公衆號很久沒進行更新,其官網顯示,已經暫停出售新卡,似乎虛商業務已被優酷邊緣化。

至此,大部分巨頭的虛商業務都已經接近停滯。

欲借力5G重整雄風?

“由於虛商此前受到詐騙的影響,所以虛商的靚號相比於三大運營商的靚號便宜了不少”,虛商代理陳維捷說。

陳維捷是一家虛商企業的代理商,同時,她還代理着另外一家虛商的靚號移動營業廳。據她介紹,市面上絕大部分虛商都要求代理人繳納一定的加盟費,才能獲得靚號銷售代理渠道。

以其一直代理的靚號業務爲例,繳納399元,可以銷售三連號、三順子號,繳納10000元,則可以獲得銷售四連尾的手機號,比如以3000元在分享通信代理渠道里開出的8888尾的手機號,可以加價到10000元賣給用戶,並且用戶只要入網成功,長期使用,即可獲得高額的話費提成。相比於三大運營商的8888尾靚號便宜了至少2倍左右,並且月低消費遠低於三大運營商,受到了一些買家的青睞。

對於像陳維捷這樣的小代理,一般當成一種副業,月收入可以達到3000元左右,而大代理則可以破萬。利潤還是有的,虛商也很認可這種銷售模式,並不斷的進行推廣。

其中不乏像小米移動、極信通信、蘇寧互聯等虛商,都是通過銷售靚號來進行資源變現,而且代理模式也都與上述案例類似。

在“2018年移動轉售業務全球發展峯會”中,時任蝸牛移動CEO陳豔介紹,2017年底其用戶規模已突破1100萬,試點四年來,累計向中國聯通結算超過11億元。對於虛商來說,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隨着5G的到來,虛商業務不必依靠倒賣靚號維持生計。更多的可能正被互聯網巨頭嘗試,此時虛商這個業務將成爲他們佈局5G的一個重要棋子。

截至2020年5月,共有39家虛商獲得牌照。其中,互聯網企業的佔比是非常小的,約爲1/7。更多的是其他領域的虛商,比如分享通信、蝸牛移動、三五互聯等等。

今年年初,小米移動公開宣佈,Redmi K30 5G定製電話卡已經上線,這也是小米首次推出5G電話卡,從價格來看,“Redmi K30 5G定製電話卡”將5G套餐的費率,降到了和4G幾乎相同的門檻,最低檔位49元/月。

目前,小米移動的“任我行”電話卡已下架,僅保留“喫到飽”電話卡,因爲兩者的套餐價和定位相似,而且隨着5G的到來,舊套餐遠遠不能滿足,要開發新套餐去進行適配。

小米移動也是目前唯一公開發布了5G套餐的互聯網巨頭。

國美的極信通信則在今年初進行了業務變動,於今年的4月17日在其官方微信公衆號內上線了號卡商城小程序,助力5G手機卡的銷售。

此外,國家的政策也開始向虛商傾斜。

據悉,已在5月1日前獲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許可證的虛商,將獲得未來三年的物聯網業務轉售試點資格。這意味着,引導與支持民營企業進入基礎電信運營領域進一步深化,圍繞民營企業展開的電信改革將有利於虛商,或許虛商能夠在5G時代掀開一個新的篇章。

互聯網巨頭還能抓住機遇嗎?

隨着虛商的盈利模式與運營模式越來越清晰、多樣化,虛商的用戶規模也隨之上漲。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我國移動轉售業務在網用戶突破7621萬,佔全行業4.65%。目前,虛商用戶已突破1.1億,佔全國手機用戶總數的5.5%,佔全球移動轉售用戶的20%。

虛商也正在改變我國的通信市場格局。

2018年,工信部開始下發3億的碼號資源。中國移動獲發165號段,中國聯通獲發167號段,中國電信獲發162號段,加上此前虛商已獲得的170、171號段,虛擬運營商可利用的號碼已經達到了5億。

但據虛商行業的資深人士介紹,新的號段是按照虛商的影響力和營業數據的高低來進行分配的,也就是說這兩項越高,那麼分配到的號碼資源也就越多。

Tech星球統計發現,在互聯網企業虛商中,只有小米移動、京東通信、極信通信在售賣16X新號段的號碼,另外三家蘇寧互聯、優酷移動、蘇寧互聯則沒有,而且已在銷售16X新號段的互聯網企業虛商中,16X新號段號碼資源遠遠少於其他虛商的號碼資源,這也就意味着銷售量會低,進而影響自身的銷售額。

經過多年的發展,虛商內部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兩級分化,強的如“分享通信”、“蝸牛移動”等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以上,其中分享通信已經擁有超2000萬的用戶量,並且分享通信也是虛商中率先推出5G套餐的企業。

而那些在運營商沒有起色的虛商企業,則面臨被終止移動轉售業務的資格,或者等待被其他虛商企業合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麥通信”的虛商業務被“民生通信”接管。

面對虛商內部的激烈競爭,除了小米移動外,其他的互聯網虛商企業並沒有過多的動作,強如阿里的阿里通信現在基本是停止了虛商業務的推進。隨着時間推移,強的虛商將會越來越強,弱的註定會被遺忘,甚至面臨着與“中麥通信”一樣,被其他同行合併的結局。可以說互聯網巨頭的虛商業務在目前來看,實際上並不樂觀。

除此之外,互聯網巨頭們的虛商業務,還要面臨着移動、聯通、電信進一步佈局5G市場,並推出低價套餐資費,以及其他虛商同行的對虛商市場蠶食的窘困局面。同時,爲了增強通信行業的競爭力,工信部批准中國廣電入局5G通信,並且爲之核發192號段。

隨着廣電的入局,“國家隊”成員增加到了4個,這將使得通信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可以說,互聯網巨頭們在這方面,正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境地。

那麼,作爲民企的虛商,特別是在互聯網這方面順風順水的虛商能否與之抗衡嗎?互聯網企業虛商在5G時代能否一改現在的頹勢,找到屬於它們的江湖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