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担心俄国在1878年对土耳其的胜利,德国和奥匈帝国在1879年结成了两国联盟。7月6日,德国向奥匈帝国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承诺对其进行无条件支持。

01 德国崛起


德国对现代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比如电气和化学工业,并很快就从中获得了回报。此外,德国在纺织业也正在成为新的领导者。从法国吞并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之后,德国的煤炭产量得到了提高。计划修建的柏林-巴格达铁路将把德国和波斯湾的油田连接起来,这让它的竞争对手感到紧张。到了19世纪末,德国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并拥有着一颗成为全球强国的雄心。

02 法德战争影响


作为战败国,法国不得不接受1871年《法兰克福条约》的条款,该条约要求法国在五年内支付50亿法郎的黄金作为战争赔款。更丢脸的是,法国被迫割让铁矿石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军事战略要地——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对这该地区的吞并,极大地伤害了法国人的自尊心,激起了人民的复仇欲望。因此,法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的决心,以及德国作为全球大国不断升级的野心,成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两国之间再度爆发战争埋下了隐患。

03 军国主义抬头

随着竞争加剧、政局不稳和信任缺乏,欧洲各大国开始迅速扩张自己的军队,谋求对欧洲统治的主导地位,这直接导致了“军备竞赛”。在战争爆发前,德国曾试图建立一支足以令英国黯然失色的海军,而英国则努力发展自己的军力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德国发展了一套动员系统,能够迅速动员人们参战。而俄罗斯和法国还将许多人训练成非现役军事后备力量。此外,军备竞赛的巨额开支,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更具杀伤力和毁灭性的武器层出不穷。


04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争夺


德国很晚才加入殖民地的竞争,却发现所有最好的领土和重要的海上高速公路都已被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所控制。在19世纪末的“非洲争夺战”中,德国吞并了纳米比亚、喀麦隆、多哥兰和坦噶尼喀。他们不断努力把西南殖民地和东部殖民地连接起来。这对英国从大陆南端的开普敦殖民地向北扩张产生了威胁。殖民地对于制造商的投资、资源、原材料和市场都是必要的,欧洲各国在保护这些市场和寻找机会扩大市场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05 激烈的民族主义


欧洲列强们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有一种错觉:英国人赞美自己的海军,德国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充分的信心,而俄国沙皇相信他的帝国是由上帝任命的,并受到欧洲规模最大的常备军150万人的保护。而且,他们自己的国家总是正义和公正的,而其他国家则是狡诈、邪恶、落后和好斗的。这种扭曲心态的结果是,他们对自己国家的信心爆棚,认为在全球竞争的时代,战争是正当的,也是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外,民族主义在巴尔干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在那里,波斯尼亚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和马其顿人等少数民族,渴望从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等大帝国那里获得政治独立。这些组织大多由俄罗斯人支持,他们破坏了东欧的稳定,使其成为一战前的政治权力中心。

06 媒体宣传和侵略文学

德国人在建立自己的故事,宣传自己的利益。在他们口中,英国人被视为“贪婪”、“虚伪”的代名词,象征着对金钱的痴迷,因此它成为战前德国媒体的热议目标。这种媒体宣传在整个欧洲都很普遍,是激发民族主义热情和支持战争观点的主要催化剂。此外,《纽约时报》撰写的大量材料为他们对其他种族的种族定性火上浇油,进而导致了仇外情绪。许多小说,其中一些是畅销书,激起了人们对假想的外国列强入侵的想象和焦虑。这些故事后来被归类为“入侵文学”。

07 巴尔干半岛的政治


与斯拉夫人有文化联系的俄罗斯在该地区奉行泛斯拉夫人外交政策,支持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这也符合它从黑海进入地中海水域的目标。英国人想要阻止俄国人实现他们的目标。因此,他们支持奥斯曼帝国的延续。奥匈帝国也是如此,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实体的联合体,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可能削弱了它。法国希望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地位,而意大利则希望阻止任何主要海上强国进入亚得里亚海。而德国人则把奥斯曼帝国视为他们未来的殖民地。因此,该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紧张的政治局势不断升温,最终导致了1912 - 1913年间的巴尔干战争,这场战争瓦解了奥斯曼帝国,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基础。

08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


1908年,巴尔干地区的局势在所谓的波斯尼亚危机中恶化,当时奥匈帝国宣布吞并原属于奥斯曼帝国主权范围内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1914年6月,一个名为“黑手”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恐怖组织派人暗杀奥匈帝国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1914年6月28日,在访问萨拉热窝期间,大公和他的妻子被一位名叫普林西普的波斯尼亚塞尔维亚人暗杀。这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09 七月危机


7月6日,德国向奥匈帝国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承诺对其进行无条件支持。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后者停止在塞尔维亚境内的一切反奥宣传,并允许奥匈帝国对大公之死展开自己的调查。7月25日,塞尔维亚回应说,除了一项要求外,他们接受了所有要求。尽管如此,奥匈帝国还是断绝了与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第二天,英国提出举行调解会议,但德国和奥匈帝国对他们的提议不予理睬。两天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0 国家联盟

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联盟,其中许多是秘密的,被认为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充满竞争,政治环境也不确定,这种国家之间的联盟有助于保持微妙的力量平衡。虽然联盟最初是作为防御机制而建立起来,但这也意味着任何重大的政治争端,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大规模的冲突。由于担心俄国在1878年对土耳其的胜利,德国和奥匈帝国在1879年结成了两国联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形成了三国同盟。


1894年,法国与俄罗斯结成了法俄同盟。1907年,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英俄公约》。这些环环相扣的协议后来被称为三国协约。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后,同盟制度立即生效。这导致德国在7月30日对俄罗斯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随后,德国入了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并按照已有75年历史的《伦敦条约》的约定,承诺支持比利时。最后,在8月5日,奥地利对俄国宣战。至此,由于联盟制度,所有的大国很快都加入了这场冲突,并将其升级为一场世界大战。(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