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隗用講故事的方式,與燕昭王商議國家政事,不僅自己得到了重用,還實現了一代賢明君王的強國願望,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很聰明的大臣。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和侍臣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那麼多的金子把沒用的一堆馬骨買回來。

縱觀歷史,凡是富強昌盛的時期,則當時的帝王一定是非常重視人才的。


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即位。這時的燕國,由於長期的戰爭和不斷的天災瘟疫,致使國家發展遲滯不前,綜合國力相當脆弱。爲了重振國威,剛即位的燕昭王,決心勵精圖治,打算用重金招攬天下賢才志士,意圖振興傷痕累累的燕國。於是,燕昭王召見老臣郭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要他給出主意,拿出個具體辦法。


郭隗(約前351年—前297年),戰國中期燕國人,燕國大臣、賢士。當看到燕昭王是真的求賢若渴,而且對自己如此的信任,沒有立即說出建議,而是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郭隗對燕昭王說,我先給您講一個故事,您聽後再做出決定吧。爭得燕昭王同意後,郭隗說:

從前,有一位國君,他非常喜歡書畫上描繪的千里馬,很想自己買到千里馬,讓自己能夠親眼見識見識千里馬的真實樣子。他不斷派人到處張貼花重金購買千里馬的告示,堅持三年,卻一直沒有人給他送過來一匹千里馬。後來,有個侍臣打聽到一個地方有這樣一匹非常名貴的千里馬,並和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他一定把那匹千里馬給買回來。


國君聽了非常高興,就派這位侍臣攜帶一千兩金子去買那匹千里馬。但沒料到這位侍臣到了那裏,千里馬已經害病剛剛死掉了。侍臣沒買到活的馬,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給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和侍臣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那麼多的金子把沒用的一堆馬骨買回來?”侍臣說:“您現在不缺金子,缺的是良馬。人家聽說您肯花大價錢買了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着的好馬送來嗎?”果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這位國君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馬。


這個故事,讓燕昭王聽得頻頻點頭,郭隗接着又說:“想要幹大事成大事,就不能束手束腳,總想着省點小錢。要是現在燕國人的待遇都不高,您怎麼能夠招得到天下的人才呢?您如果真想招攬到天下賢才,不妨先從我這個老臣開始吧,把我當作馬骨先試一試,看看怎麼樣。如果我被您看中了、認可了,並能得到重用,那些比我優秀高明而深居的賢才志士,您還愁招不來嗎?”

燕昭王覺得郭隗說的非常有道理,不僅重用了郭槐,還賞賜給他很多錢財和田宅,這些還不止,並拜他當了自己的老師。接下來,燕昭王在易水(今河北易縣)邊上建築高臺,置千金於高臺之上,以告知天下,燕國“重金求天下賢才”,爲國所用,爲國重用。當年所建的這座納才黃金臺,現今就在河北保定市易縣燕下都遺址上,已成爲後人仰慕先賢的名勝古蹟。


燕昭王重用郭隗廣納賢士的消息傳出後,令天下震動,很快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久,四面八方的優秀人才,紛紛爭相投奔到燕國來,並得到了重用。由於燕國聚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在這些賢才的輔佐下,燕國加快發展,物阜民豐,文修武備,很快強大起來,並在羣雄爭霸的亂世之中一躍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郭隗用講故事的方式,與燕昭王商議國家政事,不僅自己得到了重用,還實現了一代賢明君王的強國願望,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很聰明的大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