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和蘇聯簽署了《中導條約》。按照條約限制,美蘇兩國都要削減本國射程500-5000公里範圍內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型導彈,雙方此後都不能再生產或者試驗這類武器裝備。蘇聯解體之後,俄國繼續履行這個條約。可是隨着其他國家擁有的中近程彈道導彈數目越來越多,美軍方面認爲這個條約對他們將構成很大的威脅。面對這樣不對稱的導彈發展局勢,美方以俄國長期違反《中導條約》的名義,在2019年2月對外表示要暫停這份條約,到了8月初,美國正式宣佈退出這個協議。自此,當《中導條約》到期之後,美俄雙方都能夠再次隨意地部署射程在500-5000公里的彈道武器,這也就意味着美軍可以大膽地研製新型導彈了。
根據《防務新聞》網站報道,在上月末,美陸軍使用高機動性的HIMARS發射裝置完成了精確打擊導彈PrSM的第三次測試。根據陸軍方面的負責人約翰·拉弗蒂表示,這次測試位於新墨西哥的白沙導彈靶場,導彈在飛行了85公里之後落到了沙漠裏面,這個射程是至今爲止最短的一次測試,具備一定的難度,但是就像之前的兩次一樣,陸軍團隊成功地完成了。美軍方面還透露了對這款新型導彈的規劃。
據悉,陸軍方面打算開發PrSM打擊遠距離的移動式裝甲車。如果順利,預計這款導彈的最大射程測試將能在一年後進行試射。在此之前,洛馬公司也是在相同的地方完成了第二次射擊試驗。根據美國NewAtlas網站的報道。當時測試的導彈射程爲180公里。在2019年12月,PrSM導彈進行了首次的飛行試驗,當時的飛行距離大約爲240公里。由此可見,這三次測試每次的射程都要比之前一次的短,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更好地瞭解導彈的具體性能,讓其能夠更快地實現裝備要求。
據瞭解,美軍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研製了許多常規的戰術導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MGM-140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也就是MGM-140ATACMS,這個系統在1991年開始服役,主要通過M270型火箭炮進行發射。它的最大射程爲300km,戰鬥部重達450kg,配備了950顆M74型子彈,這種子彈能夠從起爆位置拋出,然後往四周散開,每顆子彈可以產生超過1000塊碎片,殺傷半徑約爲15m。雖然這款系統在進行縱深打擊的時候具備一定優勢,但是由於射程的限制,估計很難繼續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因此美軍在2017年提出“遠程精確射擊”LRPF計劃。
根據陸軍方面的規劃,LRPF項目旨在研製出一款能夠從超越現有導彈射程3倍的距離之外進行精準打擊的導彈,該計劃預計會在2027年前投入使用,屆時將用來取代MGM-140ATACMS系統。LRPF計劃公佈之後,洛馬公司和雷神公司加入到了此次競標中,據悉,美軍準備在2020年底宣佈LRPF項目的獲勝方。而雷神公司在3月份的時候退出了新型導彈系統項目的競爭,因此洛馬公司成爲唯一的競爭者。不過,陸軍方面表示,這種情況不會一直存在。美軍當初對PrSM導彈提出的要求是射程達到499公里,不過由於美方已經退出了中導條約,因此估計這款導彈系統的最終射程將在500公里以上。如果順利,PrSM會在2023年進行批量生產,2025年初步具備作戰能力,未來這款導彈可能會增加新型的引導頭,預計導彈的射程將能進一步擴大。(牧夷嘉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