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流行一个笑话,说的是如何获得“常任理事国的半张入场券”,其中法国剧本的条件是“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

由此可见,法国在一两百年来连战连败,已经成为大家对法国近代史的牢固印象,甚至法国人自己也不讳忌这种事。几个世纪以来,法国长期担当世界第一流的陆军强国,却频频在关键战争中失利,比如普法战争之败、中法战争之败、一战初期之败、二战初期的投降、越法战争之败等等。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历史细节,就会发现法国的这些习惯性战败,有着深层次的内部原因——过分强调旧的经验教训,却跟不上新的时代变化,用中国成语解释就是“刻舟求剑”。

但是,普法战争却改变了这一切。

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大批使用克虏伯后膛装野战炮和山炮,例如克虏伯6磅钢炮,速度高达一分钟三发,能够在战场上对密集步兵队列进行快速直瞄射击。相比之下,法军还大量采用前装炮,射速只有两分钟一发,而且火炮数量比普军少30%。法军的12磅炮射程只有1200米,普军的6磅炮却有3450米,而且法军火炮更加笨重。因此,普军在战争中拥有绝对的火炮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强野战炮,在远程大炮面前扑街

普法战争的失败,给法国人以极大的教训。由此,法国人开始大力强化陆军一线部队的支援火炮,研发自己的新式后膛装野战炮和山炮。这种努力的最终成果,就是著名的1897式75毫米野战炮,昵称为“七五小姐”。

“七五小姐”的设计极为出色,采用了新式炮架,完美解决了后坐力的吸收问题,被认为是第一种现代化野战炮。该炮全重只有1.5吨,在后坐力极小的情况下,射速高达15发/分,射程达8500米。相比之下,后出现的德国克虏伯M1903式75毫米野战炮,射速只有8发/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条战线纷纷发展为壕堑战。在这种环境下,大口径远程火炮的价值是75毫米野战炮无法相比的,后者只适合伴随步兵。无论是突破壕堑防线,还是防御敌方大规模的冲锋,75毫米火炮的威力都太弱了。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得到的教训,就是壕堑战成为了战争的主要形式,重武器的作用就是突破壕堑或者防守壕堑。

1920-1930年代,西方国家在坦克战术方面出现了很多新思潮,法国的戴高乐也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但是,二战中的法国陆军却空有3000多辆坦克,多数只是分散配置给步兵师,很少能够集中使用。而且,法国军队也严重缺乏空地协同,飞机和陆军各打各的。相比之下,纳粹德国却在坦克兵、伞兵、空地协同以及闪电战战术方面独树一帜,很快在战争中施展出巨大威力。

1940年5月10日,德国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势,坦克、俯冲轰炸机和空降伞兵给英法联军造成了巨大冲击。

越法战争:世界最强伞兵,在高射炮面前扑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军队在坦克、战机和伞兵方面开始重点投入。战后很长一段时期,法国伞兵被誉为了“世界最强的伞兵”,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频频现身。尤其是法国在维护殖民地统治的战争中,伞兵部队成为了非常强有力的“拳头”。

不过,法国伞兵却在越南奠边府遭遇了空前绝后的大败。

在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中,法国军队在小小的奠边府盆地投入了17个步兵营,其中多数是精锐的伞兵营,兵力总数高达1.6万。按照法国人的设想,这些精锐部队在空中火力和空运物资的持续支援下,足以在奠边府击败任何进攻。

“空中优势”理论优势本身没有错,但也要正确判断敌我双方的真正实力。法国人最大错误,就是以对“落后民族”的看法去评估当时的中国和越南,却看不清时代的变化——东方受压迫民族早已经觉醒。经过现代化革命洗礼的东方民族,岂能被一万多名伞兵和上百架飞机吓跑?

最终,1.6万名法军在奠边府全军覆灭,法军战死和失踪4000多人,1.17万人被俘。越南人民军虽然付出了4000人牺牲,7000余人受伤的代价,但彻底将法国殖民者赶出了中南半岛。

法国版的“刻舟求剑”

一百多年来,法国人几次都在关键战争中重复性的失败,而且都出现了非常类似的特点。那就是,法国军队充分总结了上一次战争的经验,并且很好的进行了变革,更新了装备和体制。但讽刺的是,下一次战争遭到的失败恰恰针对了这些变革,或者对这些变革做出了重点打击。

这些针对性的变革是错误的吗?当然不可能。

法军的每一次军事进步都很成功,充分利用自己的强大国力,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武器、坚固防线和精锐士兵。但在同时,法国军队却严重缺乏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总是用上一次的老经验去套用新的战场,对新的军事变革装作看不见。所以,每一次都让法国军队碰得头破血流,遭遇的要么是全新的作战思想,要么是全新的武器体系,要么是彻底脱胎换骨的新对手。

然而,法国军队总是很难跟得上这种节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