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不僅對先秦諸子百家產生過巨大影響,而且在整個封建社會里,凡是有成就的學者,無不研究過它並得它的啓示。然而,《周易》這部煌煌鉅著的作者是誰呢?這是數千年來人們爭論不休的謎題。

“易更三聖”,這是秦、漢以後的作者,對於上古形成易學傳統者公認的定說,認爲《周易》中《易經》與《經傳》兩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三人合著。開始提出八卦,並畫下來的,自然就是伏羲氏,而演繹八卦,是周文王,最後使易學發揚的是孔子。因此說“易更三聖”,就是指畫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傳述者孔子。

在漢時期,有人給出定論,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而到宋時期,朱熹認爲《易經》裏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讀易的時候,必須把這三個人的易區別對待,不能混爲一談。這兩種主張都是儒家思想的。

還有一種是非孔,認爲《周易》與孔子毫不相干。代表人物有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清代學者龔自珍。歐陽修寫《易童子問》,文中說:“《易經》中的《文言》、《繫辭》《雜卦》等篇與孔子根本毫無關係。”龔自珍則進一步論說:“仲尼未生,先有六經,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論。研究它的作者將會對易學的研究帶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企盼有志於此的學者專家,通過深入的研究探討,解謎定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