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席人員韓誠說,宜賓將抓住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圍繞全市“5+1”現代工業體系建設,聚力培育主導產業,不斷激發傳統產業活力,加快形成一批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羣,着力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使得成宜合作更順暢。根據此前簽訂的合作協議,成都、宜賓兩市在文旅產業合作上開展了全方位、多領域合作,爲兩市的協同發展奠定了基礎。

5月13日,成都、宜賓兩市簽署了《成都市人民政府 宜賓市人民政府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共建跨區域合作先行示範市合作協議》,以及5個專項合作協議、2個企業合作協議。“1+5+2”合作協議體系,再次開啓了兩市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度合作。

如何進一步深化成宜合作推動兩市的“1+5+2”專項合作落到實處?通過干支聯動宜賓如何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市兩會期間

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凝心聚力共謀成宜合作的美好藍圖

極米智能光電產業園加快建設,“產業互動模式”顯成效。記者 王宇 攝

產業互動 牽手構築新增長極

根據成都、宜賓兩市簽署的合作協議,今後,雙方將按照“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宜賓”“總部在成都、基地在宜賓”“上游在宜賓、下游在成都”的產業互動模式,把宜賓作爲成都產業補鏈、延鏈、強鏈重要基地,共建產業生態圈。

成宜合作,前景值得期待。列席人員韓誠說,宜賓將抓住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圍繞全市“5+1”現代工業體系建設,聚力培育主導產業,不斷激發傳統產業活力,加快形成一批千億級現代產業集羣,着力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使得成宜合作更順暢。“我們將根據宜賓產業特點,建立更完善的工作機制,實行一個產業一個專班負責,爲成宜合作項目的實施提供貼身服務,高效推進,並在項目儲備上下功夫,重點在機械裝備、醫藥產業配套、綠色化工等產業加強與成都合作。”韓誠說。

川渝貴跨省動車環線開行,我市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記者 蘭鋒 李西婷 攝

便捷的交通,是成宜雙方合作與交流的基礎,而隨着成貴高鐵的開通,更讓宜賓到成都,只需一個多小時的動車車程成爲現實。就此,政協委員鍾建華建議,要加快宜賓南部新區建設,利用成貴高鐵、渝昆高鐵交匯形成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規劃佈局現代物流、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等現代高端服務業,以利於高鐵輻射區域快速集聚人氣、財氣和商氣,進而成爲宜賓又一新興發展的增長極。

如何立足實際,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大代表李勇說,筠連將緊扣中、省、市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將筠連發展融入區域大格局。

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的長江首城——宜賓。記者 曾朗 攝

引資借智 文旅融合開啓新篇章

根據此前簽訂的合作協議,成都、宜賓兩市在文旅產業合作上開展了全方位、多領域合作,爲兩市的協同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市的文旅產業如何搶抓成宜合作機遇,書寫新發展?

列席人員周文武告訴記者,我市將在文旅資源項目開發運營上,推進與成都方面的合作,共同推進長寧縣淯江河資源開發,打造文旅體商綜合體。在此基礎上,市文廣旅遊局還將組織協調宜賓文旅企業和區縣,與成都文旅集團等企業加強對接,引資借智開發文旅項目,提升旅遊服務水平。

同時,藉助成都文創產業聯盟資源優勢,在開發文創產品、推動文創產業發展上推進合作,對宜賓哪吒文化、竹文化、酒文化等有針對性地研發文創產品,豐富宜賓文創市場產品供給。

“我們還將在文博事業產業發展上,與成都加強交流合作。”談及未來的宜賓旅遊產業發展前景,周文武認爲,在旅遊景區品牌推廣和遊客互導上,市文廣旅遊局將積極對接成都市文旅部門,探索互惠政策,並組織兩市文旅企業和旅行社,互相推廣文化旅遊產品特別是好的旅遊景區,實現成都、宜賓兩地遊客高性價比“暢遊”體驗。

人大代表賈利華建議,成宜兩地的旅遊合作,可在“竹”字上做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後,人們旅遊出行更加註重安全、康養,建議以消費促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竹生態文化旅遊業和康養產業,吸引成都乃至全省、全國和全世界的遊客,到宜賓的長寧觀竹景養眼、品竹食養胃、賞竹林養心。

成都外國語學校宜賓校區。記者 王宇 攝

協同發展 提升百姓幸福感獲得感

一個城市的醫療和教育事業水平,事關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教育和衛生事業方面的合作,成都和宜賓已初見成效——目前,成都外國語學校宜賓校區已竣工招生,成都理工大學產業技術學院、成都工業學院宜賓校區也將於今年9月建成招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醫院已正式揭牌……

在此次成宜簽訂的合作協議中,再次明確了“成都、宜賓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依託成都優質教育資源,共促教育協同發展;充分發揮成都醫療資源優勢,共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從目前看,宜賓有中職學校僅16所、高職院校1所、應用型本科1所,人才鏈、教育鏈與宜賓的產業鏈、技術鏈、創新鏈等剛需較爲失衡。”共促成宜教育協同發展,政協委員周黎軍把關注點放在了促進成宜職業教育合作上。

周黎軍建議,藉此次成宜合作之機,推動成都市、四川省甚至全國高水平高職院校進入宜賓職教園區,同時,學習借鑑成都市支持職業教育政策和經驗,與成都市中職學校合作舉辦混合所有制專業,提升宜賓中職教育軟硬件實力,將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納入成都市與教育部簽署的職教高地建設項目。

同時,推動成宜政府、行業、企業、高職院校共建宜賓市公共實訓中心,開展職業啓蒙教育、社會培訓、職業資格培訓等,服務成宜行業企業人才需求;雙城共建校企協同創新中心,推動成宜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成果孵化、創新創業教育,支撐成宜產業數字化改造、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推動成宜區域產教融合,推動國家產教融合示範市建設項目合作。

就成宜合作協議中“共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這一內容,政協委員謝明均認爲,成都市醫療整體水平高於宜賓,建立成宜醫療衛生合作機制,可實現高端醫療資源下沉,解決患者找專家難問題。同時,宜賓醫務人員與成都醫院專家共同診療病人,既有利於解決診療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又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對快速提升我市醫務人員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很有好處,還可解決我市醫改目標“分級診療”難以落實的問題。

謝明均希望,成宜醫療合作機制建立後,建立“一對一”幫扶合作機制,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專家到宜賓開展技能培訓、診療疑難疾病、人才培養等,並有計劃地接納我市醫務人員到成都學習進修;建立宜賓與成都各醫療機構的疑難重症疾病急救轉診綠色通道,建立我市與成都優質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程會診、遠程查房、網上轉診機制,解決宜賓患者看醫療專家難的問題。”

內容來源丨宜賓日報

圖文編輯丨牟 曦

責任編輯丨楊湖平

重磅!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

代表委員有話說:助力鄉村振興 共話脫貧攻堅

宜賓三江新區:奮楫爭先正當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