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枚印的主人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美男子獨孤信。結合印文和獨孤信的生平來看,獨孤信於西魏大統十六年出討東魏還朝後遷尚書令,後拜大司馬,而印文中已有“大司馬印”,則此印製作時間最早不超過大統十六年,即公元550年。

文物: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出土地點:陝西省安康市旬陽縣

  保存地點:陝西曆史博物館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發源於商周時期的璽印,代表着政治權力、商業憑信、私人徵信,在中國古代一直是重要的信物。孔子以“信”爲君子立身之本,獨孤信的改名,也正是宇文泰“以其信著遐邇,故賜名爲‘信’”。獨孤信沒能看到三位女兒的夫家相繼成爲帝室,當初的“風度弘雅”“奇謀大略”俱往矣,一枚“有殊於衆”的璽印,是他留給後世最好的信物。

  ----------------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風流才子納蘭性德的第一本詞集《側帽集》問世。這位曾寫下“一生一代一雙人”“十年蹤跡十年心”這般詞句的納蘭公子,想必也是自負孤傲之人,爲何會將自己的首部詞集冠以“側帽”之名呢?

  故事還得從一千多年前這枚多面體印的主人說起。

  這枚印的主人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美男子獨孤信。關於他的容貌屢見史端,《周書》《北史》中均提到 “信美容儀,善騎射”“信既少年,好自修飾,服章有殊於衆,軍中號爲獨孤郎”“信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史家們似乎覺得這些華美的辭藻在他的容貌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於是還在正史中不惜筆墨地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民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爲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周書·獨孤信傳》)

  時至今日,我們已然無法一睹獨孤郎的英姿,但是這段“側帽風流”的故事給我們留下無盡遐想:究竟是怎樣的美才可以如此驚豔,以至於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能引領風尚、被競相效仿?以至於五百多年後晏幾道的心情還不能平復,不由得吟誦出“側帽風前花滿路”的詞句。

  彷彿是有輪迴,又是五百多年後,向來服膺晏幾道的納蘭公子讀過此句後,竟也和出了“倚柳題箋,當花側帽,賞心應比驅馳好”之句。彼時納蘭公子的心情無疑是激動的,他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個和他一樣出身顯貴、才華橫溢、亦善射獵的獨孤郎,彷彿就是他自己。

  從獨孤信到晏幾道再到納蘭性德,看似是一場“側帽風流”的意外,實則是翩翩公子間跨越千年的惺惺相惜。所不同的是,獨孤信的才華沒有留諸詞句,而是通過這件獨特的印章展示了他“能者多勞”的一面。

  這是一款縱橫各呈八棱的多面體組印,集多印於一印,由26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組成,其中正方形印面18個,三角形印面8個,印面邊長均爲2釐米。其中14個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規範的楷書陰文。這十四面印文,按其性質,大致可分爲三類,即公文用印、上書用印及日常信簡用印。

  十四面印文內容不同,各有其用途,多面的印文彰顯了主人不同尋常的人生。我們不難想象:對於才華出衆的獨孤信來講,他身兼數職,定然面臨多重事務,於是那個從年輕時就“好自修飾,服章有殊於衆”的獨孤信,就將不同場合使用的印文集合在一起,製作組印,省去揀選之勞。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天才般的創造。。

  結合印文和獨孤信的生平來看,獨孤信於西魏大統十六年出討東魏還朝後遷尚書令,後拜大司馬,而印文中已有“大司馬印”,則此印製作時間最早不超過大統十六年,即公元550年。製作此印時,獨孤信已經身爲威勢顯赫的“八柱國”之一,長女、四女也分別已與同爲八柱國的宇文泰家族、李虎家族聯姻,獨孤之盛,自古未有。

  遺憾的是,獨孤信製作這枚組印之後,並沒有使用多久。公元556年,獨孤信終於爲自己最鍾愛的14歲小女兒獨孤伽羅選好了歸宿——隋國公楊忠之子楊堅,想必出嫁那天長安城內一定熱鬧非凡。然而,獨孤伽羅的出閣之喜還未持續到來年開春,名望素重的獨孤信被迫捲入宮廷鬥爭,次年三月被“御賜毒酒,逼令自盡於家”,時年55歲。

  出身顯貴、風華絕代、文韜武略、兒女富貴……獨孤信的人生集這一切完美於一身,滿足了個體對美好命運的所有憧憬,正如他的本名“獨孤如願”一樣,“人生如此,夫復何求”。然而,命運最是無常,他近乎完美的一生卻以“逼令自盡於家”的方式畫上句號,不禁令人扼腕。

  誰家少年,鮮衣怒馬,側帽風流?當年那個縱馬馳騁、引領風尚的獨孤郎早已難覓風華,唯有這精美的印章留存至今,似乎在訴說着主人不平凡的人生。

  (作者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生)

  魏子元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