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这两封日军底层士兵的家书之所以能让人感到如此震惊与愤怒,是因为来自个体的叙述往往比宏观描述更能冲击人的内心,它让我们深入到历史的细节当中,从细微之处看到了人性的丑恶。节目播出后,网友们纷纷表示五封家书带领大家走进了历史最深处,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不曾知悉的历史细节,也让我们从与宏观叙事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战争的残暴与人性的丑恶。

不管是接近真实的历史还是探究人性,都是困难的事情,但《见字如面》却相信,信件能为我们提供另一种维度:信件是一种载体,能承载最私密的感情、表达最真实的观点,也能贴近历史真相,丰富历史细节。信件能帮助我们还原最真实的人性。

本期《见字如面》以“亲历记”为主题,关注普通人在大事件中的经历、感受。节目播出后,网友们纷纷表示五封家书带领大家走进了历史最深处,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不曾知悉的历史细节,也让我们从与宏观叙事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战争的残暴与人性的丑恶。

侵华日军家书:用日本刀杀人有一种快感

信件中的历史信息能丰富细节,也能确认真相。我们都知道,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我们也知道他们至今拒不道歉、甚至否认曾经犯下的罪行。本期《见字如面》用两封侵华日军的家书提醒我们:历史可以被歪曲,但真相绝不会被掩盖。在这两封信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血腥的暴行,还可以看到人性在战争机器裹挟下显露出的丑恶。

第一封信容易令人感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1938年3月,一个名叫山田兼次的侵华日军军官给姐姐写了封家书。在信里,他用与亲人聊天的口吻写出了他用日本刀屠杀中国人的残暴:“三月十二日,我们捉到了一个共产党的密探。十三日就趁着月光,把他拖到麦田里,用近松君送给我的一把日本刀,喳地一声将那个人的头砍下来了。我当时就感觉到了用日本刀杀人有一种快感。”

这位日本兵的家书用他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对于屠杀同类,他不但没有同情与不忍,反而从中体验到了一种快感,甚至很享受。

更令人心惊的一个细节是,这位日本兵以平静的语气描述了自己的“快感”后,就迅速和姐姐聊起了其它的家常,没有任何的停顿,仿佛屠杀一个人对他来说是件稀松平常的事。

另一封信来自池田幸一,他是侵华日军中的一名普通士兵。在安徽境内行军时,他给母亲池田照子写了一封家书。信中提到了所谓的“征发”行动:“征发是很有趣味的事情,我去过一次。我们一共五个人,征发回来的东西有鸡、猪、青菜等等,凡是见到的能吃的东西,全都被拿回来了。”

日军所谓的“征发”,就是将所到之处能吃的东西全部从百姓手里抢光,对于这种强盗般的无耻行径,池田幸一居然觉得“很有趣味”。可见战争机器对人性的改变,它激发出了人性中更多的恶的一面。

而这两封日军底层士兵的家书之所以能让人感到如此震惊与愤怒,是因为来自个体的叙述往往比宏观描述更能冲击人的内心,它让我们深入到历史的细节当中,从细微之处看到了人性的丑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