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其他表达方式,并对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深信不疑。

简而言之,孩子只懂得用咬人、掐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我们分两种情况来处理:

第一种:孩子语言系统仍未完善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3岁前的孩子身上,他们的情绪非常直接,并且因为口不能言或者是词不达意,所以焦急而发生攻击行为。

对于3岁前的孩子,更多的需要教会他们“物权意识”,而不是去控制他的攻击行为。

因为他们单纯的就认为这东西是他的,感觉被侵犯了所以产生愤怒,而如果他能分清楚什么是他的,什么是公共的,什么是别人的,那么这种愤怒就不会产生。

第二种:孩子的语言系统已经完善

这种情况通常会在3岁以上的孩子身上出现,他们已经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但仍使用幼儿时期的表达方式,往往不是因为焦急情绪使然,而是对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深信不疑。

就例如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用沟通的效果并不如打一顿来得直接。

而形成这样的行为,往往离不开家人的纵容和忽视,以及沟通的无效。

纵容,指当在家庭里面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默许孩子的攻击行为,并且一旦孩子攻击家人,家人就会妥协;

忽视,则是指对上面的情况发生时,即便感觉到孩子这样做不对,但仍然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而不加引导,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改变;还包括家人之间可能的互相攻击,让孩子模仿了;

沟通的无效,是指孩子置身于家庭以外的场景时,其尝试沟通并不能与对方达成一致,并且有小朋友展示出了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性;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要做出不同的引导教育,其方式可以有很多,但宗旨是一致的:让原有方式无效,给予新方式并让孩子对新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当孩子做出攻击行为的时候,给孩子表现出严肃、不开心的情绪,让他明白他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是会伤害他人的。

其次,则是教会他应该如何去和对方沟通,并且立刻模拟实践出效果来。

当然,我们所需要谨记的是孩子只是在表达他的不满,这才是他的真实需求,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他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否认、忽视甚至压制他的不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