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喲,原來你們醫生也會生病啊。醫生問爲什麼,兒子沒說話,只是一臉無奈。

如何一句話惹怒醫護人員?

網上有個段子是這麼寫的:

一位醫生感冒了,患者進來看見他在擦鼻涕,一臉詫異地說:

“喲,原來你們醫生也會生病啊!”

“............”

也許你覺得很魔幻,但確實還有人覺得——

醫護人員都是惜命養生的人,所以肯定不會生病。

其實,他們也是血肉之軀,怎麼可能不生病呢。

只是有時候生了病,你也沒發現而已.....

畢竟再大的病

他們扛扛就過了

自己換藥,自己拆線

還順便提升自己醫術

其他人生娃,請了個假

他們生娃,上了個班

醫學生更慘,看個病

分分鐘變成大型考試現場

請假?不存在的

領導會有100種方式讓你放棄的

看完這些吐槽,你會不會覺得好笑中又帶着點心疼:

高強度、高壓力的救死扶傷,日夜顛倒的輪番守護…

那些從不“生病”的醫護,其實早已遍體鱗傷。

5月15日晚,全國首部規培醫生紀實節目《我的白大褂》播出第8集,也給我們呈現了

醫護人員生病

的故事。

不一樣的是,

這一次,沒有人能笑出來。

51歲女護士的腸子被腫瘤“撐爛”

突然和醫生說:想死

急促的救護車警笛響起,51歲的餘女士被送進了急診科。

看她第一眼,小護士就被她的外貌驚豔到。

“叫阿姨都有點心虛。”

可惜天妒紅顏,她得了子宮內膜癌。

雖然做了手術,但她的身體狀況還是出現了異樣——

便祕了2個月,然後開始拉溏便,肚子還痛了10幾天。

送到醫院時,人還在不停拉稀。

醫生看了看她的CT,發現肚子裏全都是氣,腸梗阻很嚴重。

上面密密麻麻的白點,有可能是腫瘤轉移了。

兒子對這個消息並不意外。

他告訴醫生,媽媽的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一直不肯住進腫瘤科。

醫生問爲什麼,兒子沒說話,只是一臉無奈。

這時候,餘女士突然心率加快,血壓下降,整個人呈現休克跡象。

一直躺在牀上很少開口的她,開始主動和醫生求救。

“一直都痛,沒緩解...”

甚至開始“急躁”,打斷醫生的話。

醫生一句一句安撫:

“止痛針隨時可以打,但休克問題要先解決。要有個過程...”

沒想到餘女士沉默了一秒,弱弱說了一句:

“辛苦了。”

爲了讓她放鬆,規培醫生蔡婉娜還時不時站在牀邊和她聊天。

“這樣揉肚子會不會好一點?”

“我沒力氣摸。”

“讓你兒子給你揉一揉?”

一想到要麻煩兒子,餘女士突然轉變了個口氣:

“還是會痛。”

蔡婉娜默默把手收了回來,幫她蓋好被子。

也許感受到了關心,餘女士漸漸打開了話茬,談起了自己的往事。

“我以前也是護士。”

蔡婉娜笑着搭腔:

“護士啊,上班挺辛苦的...”

“我站在這裏都腳疼,昨天都走了一萬多步...”

可惜輕鬆的話題持續不久,對方又突然蹦出一句——

“想死。”

這讓蔡婉娜有點猝不及防。

就像她的小夥伴、規培醫生潘正龍所說,

安慰一個同行,真的挺難。

“不要告訴我兒子”

面對死亡,她不敢看也不願看

2016年,醫生交流平臺“醫庫”曾做過一項調查:

“醫者最害怕自己得什麼病?”

結果發現,1/3的醫生最害怕得的是癌症。

原因主要是:

痛苦。

“因爲癌症的治療效果以及副作用大,多轉移,轉移竈症狀複雜多樣!”

燒錢。

“首先是經濟原因,一旦生這個病,家裏經濟扛不住。其次,這個病治療週期太長,熬自己,熬家人。”

也許是對同行更加理解,

當聽到她說“想死”後,蔡婉娜不停找話打斷她的念想。

當說到家人的時候,餘女士呆滯的眼神裏有了些波瀾,

她喫力地轉過頭,說了句:

“你不要告訴我兒子。”

也許兒子的孝順,實在讓她於心不忍,無法狠心抽離。

只能表面迎合,背地裏默默承受着癌細胞的噬咬。

“家裏經濟條件怎樣?”

“不怎樣。”

說開兒子的話題,餘女士的語氣又恢復了之前的冷靜。

直到CT複查結果出來,她被證實是感染性休克。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氣:

“腸破了,穿得一塌糊塗,氣全跑到腹腔去了。”

這種腸穿肚爛的痛,一般人都會受不了。

但她都沒喊過哭過,說話思路清晰、言簡意賅。

除了那一句“想死”,很難聽出她話裏的情緒。

後來,餘女士被送到ICU治療,截至5月3日還沒出院。

但欣慰的是,她做了腹部雙側造瘻,胸腔積液有所好轉。

22歲女護士查新冠卻查出肺癌

害怕到蹲在門診哭了兩三個鍾

《人間世》裏曾有這樣一幕:

40歲的胸外科醫生陳勇,被面部抽搐困擾了10年。

這種腦神經疾病使人表情怪異,但他卻一直不敢做手術解決病根。

因爲他知道,醫學並不是一門完美的科學,除了技術和經驗,有時也需要運氣。

深圳22歲的護士小劉,也是感同身受。

因爲收治了新冠患者,今年1月,她所在的醫院給醫護人員做了肺部CT篩查。

沒想到,新冠沒查出,倒是查出了個12毫米的肺結節。

一般來說,肺結節直徑越大,惡性程度的可能性越高。

得知消息的小劉,問了醫生3遍,3遍都是同樣的答案。

醫生建議她做手術切掉時,她也沒懸下心——

會復發嗎?

“網上說70%的幾率,把我嚇死了。”

做手術後要休息多久?

“到時候還要和醫院交假條......”

胸外科主任王光鎖像安慰孩子一樣說:

“早期的癌就像得了一場感冒。”

只要發現得早,很大程度能把“帽子”摘掉。

“這麼多哥哥姐姐在這裏,我們也算同行,你就把這裏當家一樣就好。”

可直到上手術檯前一刻,小劉都很緊張。

連醫生問她做的是什麼手術,她都口吃半天說不出來。

儘管如此,她也不忘給自己貼個雙眼皮貼。

技術嫺熟到連直男醫生都差點看不出來。

也許在她的潛意識裏,還堅信——

自己這麼年輕貌美,是不會得肺癌的。

可結果卻事與願違,她還是確診了。

好在是早期的原位癌或微小浸潤,

基本可以達到治癒標準。

手術後,王光鎖去病房看望她。

告訴她好消息的時候,旁邊的護工阿姨也識趣地調節起氣氛:

“好消息就不用多問了,知道就好!”

“伏地魔英文叫you know who

面對疾病,很多人怕到不敢喊名字

如果我們跳出個體,從醫患關係角度看這個問題,

是否也會有不一樣的結論?

深圳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鮑世韻曾經發過一個朋友圈,那是他頂着腿傷做手術的照片。

他說,那段日子真難熬,同時也讓他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無奈。

不只是他,越來越多醫生覺得——

也許是看到這一點,不久之前,胸外科組織了一場病友互助會。

綠油油的草地上,病友和醫生排排坐,互相講述患病的感受、對疾病的看法。

很多病友表示,

雖然病好了,但卻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

覺得疾病就像個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炸。

但有人卻看到了突破口——面對疾病,我們更應該積極面對它。

“伏地魔英文叫you know who,可怕到名字都不敢去講。其實我們這個病也一樣,最重要的是去積極面對。”

怎麼恢復信心,加油養好身體,

規培醫生郭燕華也開了個玩笑:

“生病後更加註重生活習慣,可能活得還會比沒生病的人久...”

不管是醫護人員,還是普通老百姓,

每個人也是肉體凡胎,對疾病都沒有豁免權。

害怕當然情有可原,但只要坦然面對,就會發現,

這世界上,除了死亡,一切都是擦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