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後經人們不懈查證,飛奪瀘定橋的22名勇士中,目前有12位勇士的姓名可以確認(包括4位奪橋犧牲的):廖大珠、王海雲、李友林、劉金山、劉梓華、趙長髮、楊田銘、雲貴川、魏小三(奪橋犧牲)、劉大貴(奪橋犧牲)、王洪山(奪橋犧牲)、李富仁(奪橋犧牲),其中有照片者4位:李友林、劉梓華、楊田銘、劉金山。1977年1月15日,瀘定縣方面終於收到了回信,信中肯定劉梓華就是當年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並說明劉梓華生前系廊坊軍分區的副參謀長,1951年患惡性淋巴腫瘤去世。

1935年5月29日,大渡河畔,紅軍一軍團紅四團官兵經過一晝夜大雨下的艱苦奔襲,令人不可思議的跨過了120公里崎嶇陡峭的山路後,如神兵天降般到達瀘定橋西岸。22位經過精心挑選的勇士組成的敢死隊沿着槍林彈雨和火牆密佈的鐵索踩着鐵鏈奪下橋頭,艱難卻又神奇的佔領了瀘定橋。

那一役,4人犧牲,存活下來的18位被授予了“飛奪瀘定橋勇士”。可惜的是奪橋成功後,他們就各自歸隊了。在後來的長征路上,他們中多數同志也都先後犧牲了。瀘定橋頭,沒有來得及留下他們的名字。更遺憾的是,原本每役都該有的紅軍戰報,在那一次也遺失了。

直到1975年,爲了尋找18勇士而專門成立的調查小組,經過差不多半個中國探尋,終於在參觀江西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時,偶然在一個大陳列廳裏發現了一個叫劉梓華的相片。只是生平簡介“劉梓華同志是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英雄之一”無法讓人明確定論他到底參加的是強渡大渡河與飛奪瀘定橋的哪場戰鬥。他們立即去找紀念館的管理同志,但對方告訴他們紀念館所知的情況也只限於展覽內容這麼多,不過他們告訴王永棉,這些材料的來源是河北省廊坊軍分區。1976年1月26日,瀘定縣方面給廊坊軍分區去信去函,瞭解有關劉梓華同志的情況。1977年1月15日,瀘定縣方面終於收到了回信,信中肯定劉梓華就是當年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並說明劉梓華生前系廊坊軍分區的副參謀長,1951年患惡性淋巴腫瘤去世。

之後經人們不懈查證,飛奪瀘定橋的22名勇士中,目前有12位勇士的姓名可以確認(包括4位奪橋犧牲的):廖大珠、王海雲、李友林、劉金山、劉梓華、趙長髮、楊田銘、雲貴川、魏小三(奪橋犧牲)、劉大貴(奪橋犧牲)、王洪山(奪橋犧牲)、李富仁(奪橋犧牲),其中有照片者4位:李友林、劉梓華、楊田銘、劉金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