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原发性肝癌,就是病源在肝脏本身,而不是因为其它部位癌变转移到肝脏上的。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自然病程约为两年。但一旦出现肝癌的相关症状,则发展很快,生存时间多数约为2—6个月。

肝癌中晚期患者主要表现有:上腹疼痛,肝脏肿大而硬,表面凹凸不平。患者容易疲倦、厌食,体重减轻。另外患者还有脾静脉、门静脉栓塞,癌性胸腹水的产生,黄疸加深等表现。哪些人群具有发生肝癌的可能呢?也就是说哪些人群是肝脏癌变的高危人群呢?

携带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患者,尤其是携带病毒同时还经常喝酒的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肝脏已经发生硬化的患者,也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经常食用黄曲霉素量较高的腌制食物、霉变食物也有诱发肝癌的可能。另外吸烟、酗酒、心情长期抑郁,也可诱发肝脏癌变。近年来肝癌发病率很高,而且大多都是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同时又经常喝勾兑酒的患者。

以上这些诱发肝癌的致病因素,一旦激活了体内的肝癌基因程序,就可以导致肝癌病变的发生。肝癌一旦有了相关症状,就已是肝癌的中晚期病变了,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肝脏癌变呢?

高危人群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和B超检查。发现甲胎蛋白升高达到每升200微克时,就应每半个月复查一次,进行动态观察。如果每次检查结果都在升高,并持续两周大于每升400微克,并排除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妊娠所致的甲胎蛋白升高的可能,就应该考虑为早期肝癌。

发现甲胎蛋白有异常变化后,就应配合“B”超同步检查。甲胎蛋白和“B”超,是发现小肝癌的重要手段。发现甲胎蛋白升高,“B”超仍未发现有肝脏癌肿的情况下,应每月复查甲胎蛋白和“B”超。对于甲胎蛋白不升高的高危人群,也要至少每三个月定期复查一次“B”超,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由于目前抗病毒药物,只能是控制病毒复制,稳定肝功能,阻断或延缓肝硬化进展有特效,但是在防治肝脏癌变方面还没有明确疗效,所以高危人群每三个月复查B一次非常有必要。因为三个月复查一下B超即便是癌变了,也属于早期。早期的治疗效果就好多了。另外,据报道替诺福韦第二代在防治肝脏癌变方面有百分之三十的作用。

总体来说,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来消除肿瘤,对于中晚期肝癌的患者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因而治疗的目的应该是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这是中晚期肝癌的治疗重点。但是如果治疗措施不得当,就可能加重病人的痛苦,加速病人的死亡。

所以肝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 B超、AFP虽然都很难做到超早期诊断肝癌,但是由于费用低,对人体没有伤害,所以是积极推荐的肝癌早期诊断方法。。目前5hmC检测技术已经用于临床肝癌超早期诊断,每三月检查一次,灵敏度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目前费用比较昂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