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是遼寧省的省會,也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在歷史上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那麼,你知道“瀋陽”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在官方的記載中,“瀋陽”兩字的由來,是因爲瀋陽地處瀋水之北,在我國古代的方位取名當中,有“山北爲陰、水北爲陽”的說法,因爲這個地方在瀋水的陽面,因此就被稱爲“瀋陽”。

不過,在歷史上,瀋陽還有另一種來歷。

早在戰國時期,燕國將領秦開率軍驅逐東胡,在這個地方建了一座城,叫“候城”,到今天已經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

到了唐朝,瀋陽被改成“瀋州”,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州,一直到五代時期,遼太祖移民此地,第一次修建土城,纔開始了真正的發展壯大。

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叫“瀋州”,也沒有任何關於“瀋陽”二字的記載。

“瀋陽”二字最早出現在1296年,當時的元朝將“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與“瀋州高麗軍民總管府”兩個地方行政單位合併,成立了“瀋陽路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

這裏面的“瀋陽”二字,就是由瀋州和遼陽組成的,兩地各取一字,合稱“瀋陽”。

不過,在這個時候,瀋陽還不是地名,而是一個行政單位的名字,地址也是設立在遼陽。一年後,元朝把瀋州改爲了瀋陽,這就是瀋陽第一次用於地名。

在之後的歷史當中,瀋陽的名稱又被多次更改,在明朝末年,皇太極曾經把瀋陽改爲“盛京”,到了清朝,又以“奉天承運”四個字的意思,在瀋陽設立了“奉天府”,於是瀋陽又被稱爲“奉天”。

1929年,國民政府把奉天改爲瀋陽,但兩年後,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又把瀋陽改回了奉天,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才重新恢復爲“瀋陽”。

瀋陽成爲東北中心城市,還要追溯到1625年,努爾哈赤將國都定在瀋陽,從此讓瀋陽成爲東北重鎮,後來清廷遷都到北京後,瀋陽仍然是“陪都”,地位非常重要。

新中國成立後,瀋陽成爲重要的重工業基地,被稱爲“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GDP一度比北京都高。

可惜的是,現在的瀋陽已經隨着整個東北地區的沒落,變得默默無聞,2019年的GDP也落到了全國第31名,還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

不過,今天的瀋陽仍然是一座很有吸引力的城市,被評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等,是東北人的首選城市。

瀋陽的人才更是層出不窮,除了清朝皇室那一大家子,今天的娛樂圈也是人才鼎盛,比如那英、金星、範偉、胡海泉、孫海英、毛寧、鞏漢林、郎朗、秦嵐、鄭爽、林更新、陳思誠、王千源、井柏然、秦昊、杜海濤、吳昕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