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寫在前面的話:你是否有這樣的苦惱和困惑,那就是,現在的工作找不到成就感,但問題是,也不知道自己的成就感在哪裏?從我們做過的職業諮詢案例的統計數據來看,“成就感”成爲很多職場人最看重的價值觀,位居價值觀排行榜第一。不難想見,多數人身處這樣的職場困境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着差不多的事情,成就感姑且不論,單單是工作內容本身就足以讓人心生倦怠。很多人都感慨說,如果能找到成就感就好了。本篇文章是基於過往無數例職業諮詢案例,對很多人共同的困惑“成就感”進行的歸納與分析,希望能給你帶來一定的啓發和幫助。

一、夜幕來臨,我又開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給網絡那端的諮詢者進行職業諮詢。“再想一想,成就感真的是你最看重的東西嗎?”——每當和對方澄清與確認價值觀的時候,我一再地問對方,真的如此嗎?確定這是你最看重的嗎?多數人會異常堅定地告訴我:“老師,是的,我最看重的就是成就感。”在很多人的認知裏,有一條看不見的邏輯線是這樣的——

工作做不好,是因爲沒有動力;沒有動力,是因爲缺乏成就感;雖然我也不知道成就感在哪裏,但如果一旦找到,我就一定能做好眼前的工作,並一路達到人生巔峯...... 通常,我會把這條邏輯線戲稱爲 “成就感天真論”。之所以叫“天真”,是因爲有這種邏輯的人,多是涉世不深的職場新人,又或者是職場經歷單一(和工作年齡並無絕對關聯)的職場“老人”。那麼,成就感到底是什麼?你我心心念唸的成就感,真的有那麼神奇的功效並能改變枯燥乏味的工作狀態嗎?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成就感類型說起。從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儘管每個人的成就感不盡相同,但從來源劃分,無非有這兩大類, 淺層成就感與深層成就感。

二、淺層成就感的來源,主要是外在的認可與讚許。——這種成就感來得快、去得也快。之所以定義爲“淺層”,是指從心智模式來看,更像是一個孩童:即,“如果我做一件事情,無法獲得大家的認可,我就沒有心情做下去了”。這種源於外界的成就感,自然不堪一擊,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他人的影響,對於成長來說未必是件好事。如果你能理解到這一點,你就不難明白這樣一句話了:“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做容易獲得高成就感的小事,長線來看很容易人生作廢。”想想看,做什麼樣的事情能有迅速且頻次很高的成就感?這件事至少有這幾個特點:

一是好做;二是貪圖快捷;三是很容易被別人注意到。

說個故事好了。小靜(化名)是我這邊的一名諮詢者,她找我諮詢時滿腹困惑,覺得自己也上了三四年的班,做事也經常被人誇獎,但不知爲何,老闆總說她難成氣候,做不了大事。

我讓小靜回顧下自己的成就感事件。

只聽小靜巴拉巴拉說了很多,但沒有一件事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小靜說自己喜歡讀書,一年下來少說也讀了50本書;她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種技能,什麼E表、PPT、會計證、人力資源證書等等,更是考個不停;她說自己學習能力很強,什麼事情彷彿都難不倒她,等等。問題是,果真如她所說的那樣,小靜的成長着實讓人擔憂。我問小靜:“你到底在學習,還是在尋求認同感呢?”

三、現實中,類似小靜這樣的人大有人在:

他們每天都忙着讀書打卡,偶爾去個書店還不忘自拍,當你說到某個概念時,他們會說:“是的是的,我曾經看過這個概念”,但如果你真讓TA說出個一二三來,對方往往說不上來。 請問這樣的學習,真的起到了效果嗎?要知道,學習最深奧的地方就在於,尤其是很多經典好書的作者,他們的認知和思維水平往往超出常人,你要反覆研讀,很可能一遍是看不懂的,還需要做筆記、畫思維導圖,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去圖書館查資料,才能準確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很多人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更談不上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和揣摩了。所以,一本好書的閱讀和理解,實際上分這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做讀懂和理解;第二個層次叫做思考與質疑;第三個層次叫做實踐與作證;第四個層次叫做內化與吸收。 唯有經過這四個層次,這本書的精華才能真正內化成你的東西,指導你的行動。 1、沒有目標的學習,像是花拳繡腿凡此種種的經驗告訴我,如果一個人只是爲了考證而學習,或者只是爲了謀求認同感而學習,缺乏目標和方向的指引,TA的時間和精力多半就是用在了這些“花拳繡腿”的所謂“學習”上。這類“花拳繡腿”類的學習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可謂比比皆是。動不動“21天某某訓練營,帶你年入百萬”、“我花十年總結的某某經驗,如今傾囊相授”等等。傾囊相授自然不錯,但問題是,你是否從事這個行業,你前來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其實是比學習本身更爲重要的因素。

2、淺層成就感,無法讓你走的更遠

我們從來都不做這樣的承諾,什麼一次諮詢改變人生,如果真有這樣的說法,那纔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事實上我們發現,由於一對一諮詢的時長有限,我們諮詢師倒是想多和對方深入剖析和講解,但由於諮詢者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積累不同,同樣時長的諮詢,給每個人帶來的效果自然不盡相同。

這纔是我們決定做兩天一晚線下職業成長訓練營的初衷所在。

我們之所以在今年力推線下職業成長訓練營,不是因爲我們的課程多麼有噱頭,而是在線下這兩天一晚的氛圍內,加上環環相扣的課程及任務設計,更容易保證每個學員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獲得更加深刻而長遠的改變。

當然,即便是在兩天一晚的線下訓練營現場,部分學員會表示非常燒腦,對於很多重要的細節更是要一遍又一遍地予以確認,這個過程未必能保證你時時刻刻都有成就感,但奇妙的就在於,當學員把兩天一晚的任務全部完成之後,對自己眼下的職業困惑有了更爲系統深刻的考慮,更加明確了未來的路,從而收穫滿滿。
——這纔是我們工作室的幾位老師倡導並一直致力於傳播的一個理念,深層成就感。

四、

想要獲得真正的深層次成就感,就必須從我們的“內在驅動力”入手。

有作者曾經對“驅動力”這件事情做過專門的闡述,TA把驅動力分解爲三大核心部分,即:自主、專精和目標。

爲了方便說明,我謹以前文小靜的案例加以說明。

小靜和很多女孩一樣,高考的時候在家人建議下報考的會計專業,她自述對會計這個行業不感興趣,倒也不是排斥數字,而是覺得在枯燥繁雜的會計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

在諮詢的過程中,我帶着小靜排查了幾個維度,發現小靜真正的問題根源,在於內在驅動力上。

那次的諮詢讓小靜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於是在她得知線下訓練營的消息時,便毫不猶豫地參加了一期。

訓練營上的小靜和小組其他成員一起,完成了這樣幾個任務:

1、確定了職業方向與目標

通過價值觀澄清與確認、職業興趣的探索與挖掘,小靜的人生目標漸漸露出水面;

2、明確了提升能力的重點以及需要規避的地方

小靜和組員完成了系統的能力篩查,並且在我們的講解與帶領下,結合自己的特質,確定了後期發力的重點;

3、解決了目標及能力兩大任務之後,小靜在組員的協助下,制定出落地的成長策略;

在訓練營期間,我給小靜做了一對一諮詢,和她提出一個概念,叫做“金鳳花任務”。

所謂“金鳳花任務”,就是在一個人的意願、能力和特質交織的範圍內,給自己設置難度適中的挑戰,這種理想的難度是在現有的能力基礎上,順應自己的潛能,制定出高一兩個級別的任務,這樣才能讓個人身心得以延展,能力上也會獲得一定的增量;

我告訴小靜,在完成任務時可以同時進行記錄,這樣就能更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心流狀態”。

4、評估當前的工作局面,做出理性的決策;

在工作局面的評估中,有個法則叫做“二八原則”。

所謂“二八原則”,是指一份理想的工作,80%是要匹配自己的能力及特點的,20%可以是自己不擅長或者不熟悉的領域,這樣才能穩步前進。

在工作效率方面,小靜更是找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爲此她興奮不已。

經過兩天一晚的線下學習與訓練,小靜對於不同的人以及如何有效溝通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等等。

——這些無疑都是提升內驅力的重要因素。

訓練營結束的時候,小靜有些戀戀不捨,她說,曾幾何時,她一度執着地相信,一定要找個有成就感的工作,現在才發現,如果不從內在驅動力入手,成就感這樣東西是不會從天而降的。

“請轉告老師,我已經安全到家了。這幾天的學習和訓練讓我受益匪淺,我終於明白,成就感不是靠向外求的,而是要從專精入手,包括職業方向、能力策略、落地方案以及相應的心理準備等,這是一個科學而嚴密的系統,之前我對成就感的理解實在太膚淺了......”

看着助理轉發的小靜留言,我爲她的成長感到由衷的開心。

我想說,每個人都在追逐成就感,但是多少人爲表面的成就感迷惑了本心:他們耐不住寂寞,不斷地跳入新的圈子裏,試圖尋找到容易獲得成就感的事情,這樣的決策和行爲,耽誤的恰恰是自己。

要知道,唯有成爲各自領域的前10%,如此,你的未來才能真正發生改變。

以上,和你共勉。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爲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爲職業規劃領域爲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該內容通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