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南常德市石門縣楊坪鄉的闖王陵,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順政權皇帝李自成的墓地。闖王陵與夾山寺毗鄰,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被譽爲“湖湘第一陵”。爲江南最大的皇家園林,被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自成,別名“李鴻基”、“”李闖”,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於1629年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後於西安稱帝,以李繼遷爲太祖,建國號“大順”。
1644年,李自成攻進紫禁城,大肆搜刮錢財,卻在1645年被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1645年,李自成被地方民兵殺死。
闖王陵是按清代澧州知府何磷親臨夾山勘訪所記原貌,對其進行修復重建。陵前高懸的牌匾——闖王陵,是1995年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明史學會會長劉重日所題。
陵衛大門上的門釘,每一行是9顆,是象徵着九五至尊。門兩邊的對聯“農民領袖問鼎神京恨事業陵夷欲復漢家酬夙願,和尚袈裟偃旗禪院證英雄歸宿試將文物認前朝。”概括了李自成的一生。
闖王陵佔地2公頃,由陵衛紫石牌坊、神道 、陵寢、明樓等組成。規模宏偉壯觀,完全是明清宮廷式建築風格,被譽爲“湖湘第一陵”。
紫石牌坊位於神道上,按照當前《石門縣誌》卷十二陵墓篇所載"舊有紫石牌坊,製造壯麗,爲當事者所撲碎而修復的“紫石牌坊”,牌坊正中上書“奉天倡議”幾個字,是摘自李建候《永昌演義》中批錄詩中的一句。
1980年12月,石門縣考古人員在對奉天殘墓進行清理。在骨灰罈上見一墓銘記碑。碑題爲“中興夾山祖庭”,謂“奉天大和尚塔銘”。因李自成出家諱號“奉天”,故認爲系闖王墓。
在挖掘出來的李自成陵寢,其遺體葬法很少見,只有在陝西的米脂縣纔有這種葬法,分爲一墓三穴,右穴是座化缸,中間是骨灰罈,左穴由於朝庭搗毀及盜墓者的光顧,穴內只剩下若干碎瓦片和一塊隨葬的壙符碑。
20世紀90年代初,石門縣政府撥鉅款,對闖王陵園進行了修復重建。陵園建築佔地30餘畝,由陵衛、紫石牌坊、神道、陵寢、明樓、神廚,以及碑廊、紀念館、野拂塔等組成。整體莊嚴肅穆、氣勢恢宏,被譽爲“湖湘第一陵”。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闖王陵碑亭,摘錄了當年毛主席看了原陝甘寧邊區副主席李鼎銘之侄李建候所寫的《永昌演義》後,給作者寄的信中的一句話“大順帝李自成將軍”,以示紀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