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中期,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质坚硬,胎色纯白,釉直接施于瓷胎上,无化妆上,釉色乳白,个别积釉处呈灰绿色或浅青白色,釉质细洁失透。鲁山窑创烧花釉器,始于中唐时期,其利用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烧制出不同色调,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黑或褐色上带白、月白等浅色斑装饰。

一提到唐代的瓷器,大众很容易想起最为熟知的“唐三彩”,其实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类雪”来形容。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在即将要举槌的香港春拍中,中国嘉德“搏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中有几件唐代的瓷器,不过让小四也颇为奇怪的是,估价如此之低。
隋唐白釉双龙柄瓶
尺寸高估价 
双龙瓶为唐代所流行,是为经典器。器型演变自南北朝时期的单柄鶏首壶、隋代的双龙柄双联瓶,又结合西域的胡瓶,东西交融,风格独具。从目前资料看,双龙瓶主要出现在高宗及武则天时期,且多见于洛阳、西安两京地区。品种有白釉、青釉、三彩、黄釉等。尺寸不一,大致可分三型:逾五十公分大者,三四十公分中型,不足三十公分小者。
拍品体型硕大,气势非凡。盘口圆唇,细长颈,中间突起两道弦纹,长圆腹,上阔下收,平底内凹,底缘微侈。口、肩处连以捏塑的双龙形长柄,龙首低垂,深咬瓶口。长耳、卷鬃,龙身曲躬,背脊塑三圆珠,线条张弛灵动,为庄重典雅的器身增加动感与俏丽。双龙瓶多见素身器,带有模印贴塑花纹者较为少见,品级更高。本器肩部对称贴塑两组卷叶纹,十分精致。器身施透明釉至下腹部,积釉处闪青,有流釉现象,釉面满布细小开片。下腹、器底露白胎,胎土选炼精细。
整器典雅大方,刚健挺拔中见秀美,浑厚沉稳中显灵动,尽显大唐之风韵气度,又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影响,成为艺术杰作。
唐邢窑白釉「盈」字款注壶
壶为敞口,圆唇,高束颈,溜肩。长鼓腹,向下渐收出圆饼状实足,足墙外侧斜削一圈。肩部一侧出短直流,一侧出双圆泥条带状柄。上置伞形盖,出沿,圆钮,子口,与壶身相配合宜,特征统一,当时应为配套使用,保存完整,十分难得。
通体施白釉,釉色微泛青,尤其盖钮下方积釉处犹显青绿,釉中气泡丰富。釉面细润,光泽感强。足底涩胎,胎白泛灰,质地细密坚硬,近足心处阴刻「盈」字款。整器制作较一般邢窑更为精细,气质端庄大方,为唐代邢窑代表作品。
有研究表明,「盈」字款瓷器是邢窑专为唐大盈库特别烧制的贡品。唐大盈库见于文献记载,称「百宝大盈库」,简称「大盈库」,属皇帝直接支取的「私库」,库中之物的取用,取决于皇帝本人的旨意,而且多以宦官主领其事,库中之物的出处,一是赏赐,二是用于紧急国情下的支出,所以大盈库又被称为「中藏」、「内藏」、「禁藏」、「内库」、「中库」等。唐初定窑瓷器胎质较粗,胎色为青灰色,淘洗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己烧结;白釉器物内璧施满釉,外施半釉,釉面光润,积釉处呈灰色。唐代中期,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质坚硬,胎色纯白,釉直接施于瓷胎上,无化妆上,釉色乳白,个别积釉处呈灰绿色或浅青白色,釉质细洁失透。晚唐至五代时期胎土质地此前期更细,胎壁薄而轻巧,釉质细洁,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触面外,均施满釉。
唐三彩双龙柄瓶
双龙柄瓶系从隋代的鶏首壶、龙柄双联瓶演化而来,又结合了胡瓶的艺术元素,兼容幷蓄,发展成目前所见的成熟造型。在唐前期屡见不鲜,白釉、青釉、黄釉等皆有,而论装饰的丰富华美,三彩首屈一指。
双龙瓶尺寸不一,大致可分三型:逾五十公分大者,三、四十公分中型,不足三十公分小者。拍品尺寸属中型器,体量合宜。壶盘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下腹部斜收出平底,底缘外侈。口肩连以捏塑的双龙形长柄,龙首低垂,探进口内,张嘴衔瓶口。龙身曲躬,背脊塑三圆珠,长耳、卷鬃,线条张弛灵动,为庄重典雅的器身增加动感与俏丽。器身半施釉,二次入窑烧造时,黄、绿、白三色熔融开化,基本流淌至腹部中线以上,对釉彩的可控度高,釉彩垂淌不一,当为三彩最盛期作品。下腹、器底露白胎,胎土选炼精细,色白质坚。
整器典雅大方,刚健挺拔中见秀美,浑厚沉稳中显灵动,三彩又赋予本器斑驳陆离、华贵大气的装饰效果,尽显盛唐之风韵气度,又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影响,为大唐艺术杰作。配日本木盒。
唐越窑青釉花口盘
尺寸直径估价 
唐代越窑瓷器的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浑厚滋润,品种增多,有“如冰似玉”之誉。主要器物有碗、盘、壶、罂、瓶、罐、耳杯、盏托、粉盒、水盂、唾壶等余种。盘有翻口斜壁平底盘、敞口玉璧底盘、葵瓣口盘和方盘等,变化多端。
这件花口盘造型周正,五曲花口,每曲中间内凹成双瓣。外壁可见五道短直压痕,与口沿凹缺相对应。尖唇,敞口,斜弧壁。内底平,外底平凹,边缘可见多个泥条垫烧痕。内外满施青釉,釉面均匀,微泛青黄,釉光极好,滋润细腻。整器素面无纹,以玲珑巧制的造型和静谧优雅的釉色取胜。
唐鲁山窑花釉双系注壶
小四个人的只是储备还是不够,对鲁山窑还不甚了解。只是知道鲁山窑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唐代南卓《羯鼓录》中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语,经调查发现花瓷拍鼓瓷片标本,证实该书所述。鲁山窑创烧花釉器,始于中唐时期,其利用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烧制出不同色调,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黑或褐色上带白、月白等浅色斑装饰;另一类以黑、月白或铜蓝色釉为底釉,衬以天蓝色不规则的釉斑。器型以壶、罐居多,还有腰鼓、盘、碗等。
注壶梯形盘口,不同于常见的圆唇撇口,少见。束颈,椭圆形腹,饼状实足。肩部一侧斜出短直流,另一侧出曲柄,前后两面置双系。底釉褐色,其上有大块的蓝斑,自然流淌,产生了类似窑变的艺术魅力,装饰效果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