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今天,仍有法國律師在某些幕後力量的支持下,試圖爲盧旺達大屠殺翻案,將“綠松石一族”、卡布加等人“洗白”,把責任推給當時受害的圖西族和卡加梅現政府。卡布加是盧旺達胡圖族人。

(原標題:盧旺達大屠殺通緝犯被捕:正是他的電臺煽動族人拿起砍刀)

隨着通緝犯卡布加被逮捕,駭人聽聞的盧旺達大屠殺,再度進入公衆視線。

當地時間5月16日,法國巴黎警方逮捕了涉嫌資助盧旺達大屠殺的卡布加,並於5月19日將其提交到位於巴黎楠泰爾的檢察官辦公室。

此時距死亡91萬人的盧旺達大屠殺,已過去26年。

卡布加是什麼人

卡布加是盧旺達胡圖族人。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爆發時,他是煽動性“地下電臺”——“盧旺達自由千山電臺”(RTLM)的主要資助人之一,也是當年在離奇的“4·6空難”中死去的盧旺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的親信。

作爲前比利時國王領地,盧旺達在獨立前有胡圖族和圖西族兩大族羣,前者人口衆多(佔全國總人口比例80%以上),從事農耕,皮膚更黑;後者人口僅佔總人口14%,從事畜牧,皮膚稍白。

爲統治方便,比利時殖民者以圖西族爲統治階層,胡圖族爲被統治階層,人爲製造了二者間的對立和矛盾。

1962年盧旺達獨立,法國取代比利時,成爲對盧旺達最具影響的西方國家,並以“支持多數人自決”爲由,扶持胡圖族長期把持盧旺達政權。

曾在殖民時代飽受圖西族欺凌的胡圖族一旦“翻身”,對圖西族的反擊變本加厲。

1973年,國防部長哈比亞利馬納發動政變上臺後,起初對圖西族人強力打壓,迫使大批圖西族人流亡鄰國。之後又出於政治利益,開始和圖西族人和解。

與圖西族人和解的努力,激怒了激進的胡圖族人,卡布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時年58歲的卡布加原本是個窮光蛋,依靠和總統的裙帶關係,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成爲盧旺達首富。

自1993年4月起,他領銜出資創辦了“盧旺達自由千山電臺”(RTLM),大力渲染所謂“圖西族人的暴行”和“總統的軟弱”,煽動胡圖族人“拿起砍刀保家保產”。

不僅如此,卡布加唯恐被煽動的胡圖族人找不到砍刀,居然慷慨解囊,打製和進口了號稱“足以武裝2/3胡圖族男人”的砍刀,無償分發給胡圖族人。

1994年4月6日,結束國際會議的哈比亞利馬納乘飛機返回,當天21時左右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附近離奇墜毀,他因此遇難。

亂局由此開啓:卡布加等人立即操縱地下電臺興風作浪,唆使胡圖族民兵和暴徒對圖西族大開殺戒。

自1990年4月至7月,短短100天內,有多達91萬人死亡,佔當時全國人口的1/9,其中91%爲圖西族人,是“二戰”後最駭人聽聞的人道災難和種族滅絕行爲。

根據1994年11月8日通過的955號決議,聯合國於1995年成立盧旺達特別刑事法庭(TPIR),起訴大屠殺的助推者和參與者,卡布加赫然在列。

但自那以後,他逍遙法外達26年之久,直到今年5月16日,他終於被法國警察在長期居住的離巴黎市中心近在咫尺的阿斯涅爾“找到”。

▲反映盧旺達大屠殺的電影《盧旺達大飯店》。

法國艱難的一步

在這事上,法國的態度備受關注。

法國之前長期支持盧旺達胡圖族政府。大屠殺開始後,以“維護當地穩定”和“人道主義幫助”爲口實參與“綠松石計劃”,進而抵達盧旺達的法國特種部隊,對胡圖族軍隊的暴行視若無睹——這也是電影《盧旺達飯店》的背景。

這場大屠殺終以圖西族的勝利收尾,而胡圖族政府高官(即所謂“綠松石一族”)則集體被法國運回了巴黎,理由是他們很可能死於部族衝突,必須對他們實行“人道主義援助”。

在此之後,盧旺達的政權被圖西族掌控,也由此開始了跟法國漫長的“秋後算賬”。

兩國之間,糾葛甚多,盧旺達曾於2006年11月宣佈和法國斷交。

這還沒完,2008年11月9日,法國邁出更大步子,直接請求德國警方,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拘捕了盧旺達政府高官,並在3天后將之引渡給法國受審。

作爲回應,盧旺達政府一度驅逐德國大使,並召回了本國駐德大使。

此事不僅在非洲掀起前所未有的反法浪潮,還促使盧旺達一度不惜放棄沿用已久的法語,並加入了和自己歷史沒有太多關聯的英聯邦。

似乎意識到“做過頭”,爲緩解兩國緊張關係,2010年3月法國警方逮捕了哈比亞利馬納遺孀、被公認爲與當年“電臺煽動”有密切關係的阿加特·哈比亞利馬納,並相繼撤銷了“布呂吉埃調查”和對幾名盧旺達高官的逮捕令。

2015年4月時任總統奧朗德下令,在盧旺達大屠殺21週年紀念日,開放了紀錄盧旺達大屠殺中法國祕密行動的“密特朗檔案”,令兩國關係有所緩和,並恢復了外交關係。

儘管如此,由於“綠松石一族”及其庇護者樹大根深,加上法國政治圈普遍存在“殖民地宗主情結”,令盧旺達大屠殺這一頁始終難以揭過。

這次法國終於咬牙對“綠松石一族”代表人物卡布加“下狠手”,是在馬克龍力圖讓法國“輕鬆退出非洲責任”以減輕法國負擔的背景下,所採取的迄今最具歷史意義的動作。

▲反映盧旺達大屠殺的電影《盧旺達大飯店》。

意猶未盡

但問題並不會到此爲止。

直到今天,仍有法國律師在某些幕後力量的支持下,試圖爲盧旺達大屠殺翻案,將“綠松石一族”、卡布加等人“洗白”,把責任推給當時受害的圖西族和卡加梅現政府。

有非洲媒體就表示,阿加特·哈比亞利馬納等更重量級的“綠松石一族”,仍然好端端地待在巴黎,卡布加雖臭名昭著,但終究不過是個當時沒有任何公職的小人物。如果到此爲止,連“捨車保帥”都談不上,充其量是“舍卒保車”。

更何況,即便“卒”這一級也依然意猶未盡:在煽動胡圖族民兵和運作地下電臺方面,當年號稱有“三叉戟”:卡布加、穆皮蘭亞和比濟馬納。另外兩人依然“逍遙法外”。

而卡布加雖然落網了,卻不知能否、不知何時才能被送到TPIR(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接受遲到26年之久的正義懲罰。

但不管怎麼說,相比之前,逮捕卡布加對盧旺達和法國而言,都意味着邁出了一大步——遲來終究比不來要好。


相關推薦
  • 盧旺達大屠殺要犯被捕 殺戮致百萬人死亡
吉國傑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化成雨_NBJ111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