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在1993年2月28日,钱学森给《文艺研究》编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看来书法艺术要从传统的毛笔书法、签名、碑帖和篆章扩展,加上今天实际流行的硬笔书法,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签名,以及汉字与各民族文字之间的合璧书法。钱学森的艺术修养体现在众多方面,如诗词歌赋、音乐戏曲、山水园林、花鸟虫鱼,以及书法绘画等,而且他还有自己的艺术理论建构。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孟云飞/文)

钱学森

郭沫若书法七律《赠钱学森》

钱学森,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等,而且他在艺术领域也有着很深的造诣。钱学森的艺术修养体现在众多方面,如诗词歌赋、音乐戏曲、山水园林、花鸟虫鱼,以及书法绘画等,而且他还有自己的艺术理论建构。

他的秘书涂元季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习〈钱学森书信〉的体会》一文中说:“钱学森的第一大业余爱好是书画。在我担任秘书期间,他常去中国美术馆和荣宝斋参观书画展,并对书画艺术有自己的见解。”

钱学森自幼就喜欢书法,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小读书时,学校就开设有书法课,他曾有这样一段自述:“我在师大附小读书时,年级主任于世俭老师教我们书法课,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人的字帖临写。老师如果看学生写得不太好,就坐下来,照着字帖临写一个字,一笔一画地教,他写什么体的字,就极像什么体的字,书法非常好,使你不得不喜爱书法艺术。”从这段话可知钱学森自幼就跟着名师学习过书法,他的老师不但水平高,而且能因材施教。从中也知道钱学森是喜欢书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见他应是认真练习经典法书的。

钱学森的毛笔书法我未曾见过,但我读过他的数百封书信文稿。他的手稿都是用硬笔书写的,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其书写都是非常认真和规范的,这些充分体现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作风的同时,也彰显了他的艺术天分和才情。他的硬笔字从字体和书体上来说,应该归属行楷一类,虽然不知道他是否练过哪些行书名家的名帖,但可以肯定他确实有着较深厚的楷书基础。总体而言,他的字结构端庄工稳,用笔也能体现出毛笔笔画的一些轻重变化和韵味。

1955年秋,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举家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1956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听了钱学森关于《喷气和火箭技术》的报告说明之后,激动万分,即兴写下了七律一首《赠钱学森》:

大火无心云外流,登楼几见月当头。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

其意是说钱学森虽然客居国外,但思念家乡,冲破阻挠,回归祖国。该诗赞扬了钱学森报效国家的高尚品质和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飞天梦想。郭沫若不但是个文学家、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大家,其书法用笔苍劲老辣,风格潇洒大气、形神兼备。这首《赠钱学森》是一首好诗,同时这幅《赠钱学森》又是一幅好字,诗与书相得益彰,可谓诗书合璧。钱学森之所以把这幅作品挂在客厅中,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和深意,应该也有对郭沫若书法艺术的欣赏吧!

1992年8月,《新华文摘》发表了一篇何茂才的文章《“三怪”王学仲》。王学仲是天津大学的教授,诗书画皆善,人称“诗书画三怪”,其书法对“篆隶楷行草”五体均有涉猎,尤其以行草为主。他的行草书走的是碑帖兼容之路,线条极富“骨感”之美,整体精神气质刚劲,有名士风骨。钱学森看过此文之后,对王学仲油然产生一股敬意。于是他便给王学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是什么人?先生与我行业相距远,故奉上专题资料一本,其中29页第四行有句话表明我对艺术的认识。这算是自我介绍了。自我介绍,目的在于向先生敬求墨宝。但我连您‘润笔只要纸’的纸也没有,不能奉上了。请恕我无礼!祝先生光大中华文明!”

9月27日,王学仲把书法长卷《狂草赋》及自己的画册《夜泊画集》一并寄给钱学森。在收到书作及画册之后,钱学森十分激动,于10月1日又回复王学仲曰:“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读先生《狂草赋》,使我神思飞扬,如火箭升空,‘巡天遥看一千河’矣。……先生所赠书画将是我余生中的精神粮食,受用不尽。”

一个科学家与一个艺术家,各自在从事的领域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两人虽然未曾谋面,但彼此相惜于才、相敬于品,实乃科学与艺术界的一段佳话。

书法是人类文化的光辉篇章,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对艺术的一大贡献。1992年5月,《文艺研究》杂志刊发了朱以撒、白鹤、宋民和尹旭四位同志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钱学森看过之后又联想到不久前在《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上读过的一篇短文,感触颇深。他思考对于已经进入21世纪的我们,书法艺术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光大?于是,在1993年2月28日,钱学森给《文艺研究》编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看来书法艺术要从传统的毛笔书法、签名、碑帖和篆章扩展,加上今天实际流行的硬笔书法,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签名,以及汉字与各民族文字之间的合璧书法。就这样也没有到头,为什么不能把西方文字的书法及签名也纳入书法艺术?我们每见马克思或恩格斯的手迹就深有启示嘛。扩大了的书法艺术将是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此事,足见他对书法艺术思考的前瞻性、深刻性!

钱学森强调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认为科学家要懂一些具体的艺术,艺术家也要多了解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在两者结合这方面他不但一直身体力行,并且也卓有成效。拿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就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受益者。他在“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说,他与夫人蒋英二人虽然所从事的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一个是音乐、一个是科技,但蒋英的工作对他却有很大的帮助,每当他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蒋英的歌声给他以启示和灵感。“我钱学森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文艺与科技的相互作用。”这里虽然说的是音乐与科技的相互作用,其实书法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也深合此理。在钱学森看来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美的创造,因为审美是一切的出发点。

( 作者单位:国务院参事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