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意味着流血自然能免则免,但如果一定要让我喜欢一场战争,那当属汉武帝攻伐大宛之战。这一战虽劳民伤财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的确打出了大汉王朝的威风和精气神。

大宛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闻名于世的汗血宝马。汉武帝发动大宛之战,其初衷也的确是为了获得汗血宝马,毕竟马匹质量是影响骑兵战力的主要因素,汉武帝岂能不见猎心喜。只不过,汉武帝对于获取汗血宝马这件事,开始时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使者车令带着二十万两黄金和一匹纯金铸成的金马,出使大宛换取汗血宝马。谁料到当时的大宛国王毋寡同样是个爱马狂,根本不稀罕车令带来的黄金,不同意交换。话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使者,车令当时小脾气就受不了了,当面直接对着大宛国王骂骂咧咧,还打碎了金马扬长而去。

大宛国王好歹也是个王,岂能咽下这口窝囊气,当即命令手下的郁成王半路杀人夺宝,以致于事态从此一发不可收。汉武帝听到使者被杀当时勃然大怒:小小大宛国都欺负到我头上了,必须打得他跪下唱征服!

派谁去呢?因为当时汉朝有规定,没有军功的人不能封侯,汉武帝一直想给自己的大舅哥李广利封侯,这大宛正是送上门的战功。李广利由此被封为贰师将军,带着数千军队和一帮自愿参军的流氓地痞(郡国恶少年),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李广利满怀雄心壮志,但路上的情况却令他很不爽,沿途的西域国家知道他去攻打大宛,都不愿意提供后勤保障,李广利没办法就一个一个地挨着打,结果一直打到大宛境内郁成城(杀汉使那个郁成王的领地)时,已经只剩下几千人的疲惫之兵了。这样的军队自然无法攻城致胜,李广利只能退回敦煌,同时上书汉武帝请求罢兵。

很显然,大舅哥一点也不了解自己这位皇帝妹夫,汉武帝岂能就此善罢甘休,他告诉李广利:你要是敢踏进玉门关一步,我就要了你的脑袋。同时,汉武帝这次认真起来,除了调集正规军之外,把监狱里的罪犯、各地的流氓无赖等都集合起来,更有不少希望建功立业的平民也纷纷加入进来,共同组成了数万人的远征军。

不仅如此,这次的后勤保障也十分到位,仅运送粮食和军械的牲口就有数十万头。汉武帝此次是志在必得,居然连大宛城破之后挑选汗血宝马的相马师傅都挑好了。


这次李广利兵精粮足,腰杆子也硬了很多,沿途国家见到汉军的威仪也纷纷俯首,敢于抗拒天威的轮台,也被李广利攻破屠城。汉军到了大宛之后,将其都城重重包围并且切断了水源,同时连续攻城40多天,并且打破了都城的外城。

城内的大宛贵族们面对毫无希望的战争,心中对国王毋寡的怨气日益严重:你说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最后把大家都拉下水了!贵族们一商量,干脆杀了毋寡投降,毋寡的脑袋就这样被送到了李广利面前,同时还把汗血宝马都牵出来,让汉军随便挑。

李广利眼见得大功告成,当即选了三千多匹宝马,又立了新的大宛国王,最后撤军而去。

打仗这件事,打的就是精气神!汉武帝时期,也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战斗精神比较昂扬的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