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記者 谷豔偉 實習生 陳波 通訊員 楊光

今年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期,如何做好防疫與復工復產雙統籌,鞏義市竹林鎮黨委書記趙明恩陷入了深思:“防疫不能松,復工不能等。現在正值國土綠化關鍵的黃金季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時間稍縱即逝,錯過就是一年,我們該怎麼辦?”

說幹就幹。竹林鎮黨委按照國土綠化“六化”標準,結合鄭州市委對鞏義“西美”的城市功能新佈局和鞏義市“摘星奪旗創三宜”活動要求,提出了“戰疫情、謀發展、創三宜、做貢獻”的工作思路。鎮黨委積極謀劃,因地制宜制定了“鄉村林果化、景區森林化、廊道林蔭化、荒山彩色化、庭院花園化、生態效益化”的“六化”具體目標,在全鎮8個社區(村)迅速掀起了春季國土綠化熱潮。

幹就要幹好。圍繞“六化”目標,竹林鎮黨委提出了“規模、精細,能綠則綠、應綠盡綠”的具體要求,堅持“喬灌花、紅黃綠”的搭配原則,逐步構築起多層次、多樹種、多效益的生態綠化總體格局。

在鄉村林果化上,對房前屋後、坡耕地、荒蕪地等進行挖潛增效,將零碎地或適宜地塊進行“廢地造綠、見縫插綠”,栽種山杏、梨、柿子、山楂、蘋果、車釐子等本土果樹苗5萬餘棵。在景區森林化上,在長壽山景區補栽黃櫨、側柏、白皮松等綠化樹種,完成1500畝中幼林撫育任務。在廊道林蔭化上,栽種女貞、紅葉梨、黃玉蘭、五角楓等行道樹,種植紅葉石楠近3公里,構建了以主次幹道和旅遊步道爲骨架的生態廊道網絡。在荒山彩色化上,在南部山區補種500畝紅葉林,栽種連翹、海棠、紅葉李、欒樹、石楠、銀杏、五角楓、百日紅、流蘇、火棘、側柏等綠化彩化樹種9萬棵,增加觀賞性。在庭院花園化上,廣泛發動羣衆,因地制宜利用各種廢棄陶罐,在自家院內外栽種花卉,打造“美麗庭院”,共種植牡丹、芍藥、月季、繡線菊等花卉2萬餘株。在生態效益化上,連片種植桃、杏、山楂等果樹600餘畝,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長壽山景區主要觀賞區域補栽紅葉樹種,更加突出“長壽山紅葉”品牌優勢。同時,統籌脫貧攻堅工作,協調解決了43名貧困人員就業問題,貧困人員復工率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實幹之要,重在落實。竹林鎮黨委始終牢記“人民羣衆是真正的英雄”,先後8次召開現場推進會,要求各級黨組織堅持發動羣衆、組織羣衆、依靠羣衆、相信羣衆,廣泛動員因疫情賦閒在家的居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參與到國土綠化工作中來。

近3個月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共發動羣衆義務勞動8000餘人次,在家黨員參與義務勞動達到了100%。趙明恩等班子成員親自示範,70多歲的老支書孫改軍,60歲的女支書郎秋蘭每天奮戰在田間地頭,讓黨旗高高飄揚在了綠化一線。順河街社區89歲高齡的閆月英老人看到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也拿起家中的鐵鍬參與到義務植樹活動中,當別人勸她回家時,她說:“沒事,我能幹得動,這離家不遠,樹種好了,開花結果了,我看着也高興,我也想爲咱竹林出點力。”

鄉村美不美,羣衆說了算。“俺家從來沒有這麼好看過!真是感謝政府和社區的同志們,現在每次俺回來,看到村裏和家裏的變化,綠瑩瑩、紅彤彤的,心裏別提多美了!”談起今年家鄉的變化,鎮東街社區趙寨嶺居民趙現中激動地說道。據瞭解,在今年春季國土綠化工作中,竹林鎮共種植各類花卉、樹木近20萬棵(株),總面積2000餘畝,目前,竹林鎮的綠化覆蓋率已達到85%以上。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竹林鎮黨委常務副書記閆龍濤感慨道:“今年的綠化工作效果超出預期,達到了五個‘前所未有’:綠化數量前所未有,種植範圍前所未有,社會影響前所未有,發動羣衆前所未有,重要意義前所未有。”

通過這十幾年來的不懈努力,竹林長壽山從過去幾乎寸草不生的荒山禿嶺,變成了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河南省特色生態旅遊示範鎮、鄭州市國家森林公園。

閆龍濤說:“下一步,我們竹林人將繼續努力,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產業,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爲加快建設‘西美’新鞏義,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原更加出彩,作出竹林應有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