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章偉升

編輯 | 李紅冰

來源 |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博弈永不落幕。

從莫斯科到太平洋港口海參崴,西伯利亞大鐵路穿過沼澤、永久凍土帶、天塹貝加爾湖和無數江河激流,橫貫9298公里。這項超級工程背後,是19世紀沙皇俄國挑戰大英帝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當時,鐵路堪稱最先進的技術。俄國夢想着憑藉它搶佔遠東的資源和市場,向南控制中亞,並阻斷英國經濟命脈——全球海上貿易。按照當時的設計,西伯利亞大鐵路開通後,歐洲和太平洋沿岸之間運輸時長只有海路的一半。

俄國本來在其歐洲部分已建成鐵路網,並與歐洲相連。但是,俄國要搶佔制高點。新建的大鐵路軌距比歐洲更寬、火車體積更龐大,鐵路體系自成一體。主持工程的俄國財政大臣維特極力展示,俄國是與歐洲列強平起平坐的,能與歐洲對手分庭抗禮——甚至比他們更強。

190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正式通車,從莫斯科到海參崴只要八天。但是,俄國的世界帝國夢沒有實現。20世紀,大型民航飛機等新技術出現,西伯利亞大鐵路被迅速淡忘。到了21世紀,從莫斯科飛到海參崴,只要八個小時。俄羅斯也不再“自轉”,隨着冷戰終結回到全球軌道。

《通向世界盡頭》一書記錄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故事。在疫情中,田溯寧看完了這本書並分享給朋友。

田溯寧是亞信聯合創始人、寬帶資本董事長。1994年,他和丁健等同仁把互聯網帶回中國,並創辦出第一家赴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那是全球化進程的里程碑。只是眼下,歷史再次大回旋,大國博弈、脫鉤成爲關鍵詞。

“鐵路在19世紀的先進程度,跟今天的5G差不多。”田溯寧試圖從歷史中尋找未來。他的答案是:人類文明短期內可能走向獨立、封閉,但全球化大趨勢不可改變; 新技術帶來的衝突必然被更新的技術所解決,技術進化不可阻擋,也必將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在當下去全球化、去中國化的暗潮巨濤中,田溯寧找到了定見,他也將在未來十年專注技術創新,參與構建一個更安全可控的互聯網。“不要由於眼前的困難而恐懼、喪氣和無助。”“數據是新大陸,是新的生產資料,這是一種新的進化力量,一個激動人心的大時代即將因此到來。”

前不久,田溯寧投資了一個數據場景實驗室,取名爲“鐳”。田溯寧說,下一個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可能就在數據大發現時代,數據也是下一輪全球化的推動力。“中國企業家要保持創新、好奇心、樂觀和更開放的心態,不畏困難,不要停下探索的腳步。”

以下爲亞布力論壇對田溯寧的專訪。

01. 

全球化大趨勢不可改變

亞布力論壇:聽說你最近在看兩部劇——《托洛茨基》和《戰前37天》,一部關於蘇聯革命,一部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什麼收穫?

田溯寧 :挺有啓發的。工業革命創造巨大財富,也造成空前不平等。

對於20世紀戰爭與革命的根源有不同理論,我認爲是與工業革命帶來的全球化、高效率和不平等有關。最近三十年,我一直從事信息行業,它也是創造巨大效率,而高效率本身會製造諸多矛盾。5G、互聯網、PC操作系統把世界連在一起,可是能掌握這些技術的還是少數人。同時,當信息技術成爲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它應該被什麼樣的人所掌握?

疫情期間我還在看《通向世界盡頭》,它主要是講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故事。當年俄國舉全國之力,修建出迄今世界最長的鐵路,它的軌距、車頭和歐洲都不一樣,目的是創造一個獨立體系,與歐洲競爭。

亞布力論壇:“一個世界,兩種體系”的格局,會再現嗎?

田溯寧 :這個趨勢正在發生。過去四十多年,無論是PC、半導體、互聯網還是通訊系統的發明,都是歐美幾百年技術積累的結果,中國由於市場規模大,應用做得更好,成爲技術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和跟隨者。但是隨着5G到來,美國的技術制高點受到挑戰,領先者肯定想方設法限制挑戰者。

在中美博弈中,技術的附加價值最高。未來世界可能剝離成兩個技術體系,一個以中國爲主,一個以美國爲主

美國要建立封閉的體系,挑戰在於成本高昂。過去發明一個東西,中國會用、全球會用,現在只能自己用,投資回報率必然降低,美國現在還沒感覺到這個痛苦。去中國化、走向封閉也不符合資本主義的屬性,因爲資本追求回報最大化。中國要建立一套自主可控的體系也面臨很多問題,這不是5G標準比別人先進、電子商務或短視頻應用比別人好就行的,本質上是跟教育、科研長期投入,甚至跟文化多樣性、包容性緊密相關,中國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

現在,中美都意識到過去那條路不能走,新的道路還在試嘗。這個階段是出現劇烈碰撞,還是形成新的平衡,尚是一個未知數。

亞布力論壇:你認爲哪種可能性更大?

田溯寧 :我總體上比較樂觀,認爲最後會形成新的平衡。技術變革會製造新矛盾,有些人認爲回到田園時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我相信進化論,人類進化、文明潮流短期內可能走向獨立、封閉,但最終會被更大的創造力、新的全球化所解決 。俄羅斯曾試圖創造一套獨立鐵路體系,飛機普及後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了。歷史終究會向前,全球化大趨勢不可改變。

另外我也在思考技術的兩極性,如果兩個不同體系能良性競爭,未必是壞事。比如手機有兩種操作系統:一是蘋果系統,相對封閉、使用不方便,但安全可控;二是安卓系統,比較開放,但不可控。不同時候用不同系統,難說誰好誰壞。

從歷史上看,5G網絡很像電力網絡,前者傳輸數據,後者傳輸能量。電力後來也發展出兩種不同制式——110伏電壓和220伏電壓,插頭和標準各種各樣,也沒什麼了不起。

過去四十年,中國IT技術創新以應用爲主,現在我們投入很多精力研發芯片、研發操作系統,無論對中國現階段,還是對未來的全球化而言,這種投入特別必要。爲什麼全世界只需要英特爾推出的X86一個架構體系?ARM是英國的,對全世界貢獻也很大,沒有ARM也沒有今天的手機。

02. 

技術的進化 不可阻擋

亞布力論壇:亞信和寬帶資本專注高科技領域,中美技術脫鉤的風險會影響你們投資和經營的信心嗎?

田溯寧 :我從事信息技術三十年,一以貫之。過去我們在硅谷投資了一些項目,現在多少會受一些影響,但總能找到辦法應對。再比如中國的聯想、小米,在海外收入都超過在國內收入了,我覺得企業家會想辦法。我反而擔心中國落入封閉的陷阱。封閉可能短期內帶來好處,因爲不再需要與國際巨頭競爭,但長期而言,損失非常大。

好的創新需要各國人才一起努力,美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就借鑑了歐洲,希特勒迫害猶太人時,頂尖人才大量逃亡美國,爲美國注入了強盛的創造力。

亞布力論壇:硅谷企業家怎麼看待全球化迷局?他們願意與中國脫鉤嗎?

田溯寧 :他們有同樣的憂慮,但對技術創新的追求、對全球化的認知與我們沒有太大差距。前兩天我跟Michael Dell(戴爾公司創始人)通過一個電話,我們倆聊了很久。能怎麼辦呢?想辦法應對唄,戴爾公司在中國已經那麼大投資了,美國好的企業也會想方設法跟中國企業家合作。

亞布力論壇:中國企業家普遍擔憂這一輪去中國化的問題,你怎麼看?

田溯寧 :去全球化和去中國化是一回事,既然不能去全球化,就不可能去中國化。我們只要保持企業家的進取精神,保持創新、好奇心、樂觀和更開放的心態,不畏困難,不要停下探索的腳步,鼓勵年輕人投資下一代的原創技術。不要因爲去中國化,把自己封閉起來,別人越不讓你做的事,越應該做。另一方面,我對美國也沒有那麼悲觀,市場經濟國家的調整能力很強。

在這個時候,中國企業家和投資人要學習、借鑑和掌握全球技術,用好新規則和法律,不要恐懼、喪氣和無助 。眼前的矛盾看似無法解決,但我們要往前看。凱文·凱利說,技術是一種生命體,它是不可停止的,可能有時候會冬眠,但終究會隨四季而進化、發展。世界本身需要新的技術。

眼下,二戰後形成的觀念、全球化架構正在被破壞,但也能看到進化的力量。我現在就在溫故知新,不忘初心,保持好奇心和飢餓學習的狀態。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5G會給產業互聯網帶來一個新時代,數據成爲新的生產資料,我也在努力迎接。

03. 

尋找數據大發現時代的愛因斯坦

亞布力論壇:你看到的進化力量是什麼?

田溯寧 :地理大發現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架構,比如發現了橡膠樹纔有蒸汽機的密封技術,發現根莖植物讓全球人口迅速增加,發現抗菌素讓人類壽命翻倍……現在我們說數據是新大陸,是新生產要素,那麼數據大發現是什麼?數據肯定也有規律,那麼數據的元素週期表是什麼?

我投資了一個數據場景實驗室,我們取名爲“鐳”。我覺得下一個門捷列夫、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可能在數據大發現時代出現,年輕人應該去思考這些事情。

亞布力論壇:如果歷史終究會回到正軌,回到全球化,那麼新的推動力可能來自哪裏?

田溯寧 :可能是一個全球化的新網絡,它更寬、更安全、更可控,會多方位傳輸人類下一代變革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數據、信息和知識),可能會有天網、有地網等各式各樣的網絡。

將來大部分創造都要基於數據,而它一定是全球化的。舉個例子,將來每個人身上都有傳感器,AI模型能精準預測一個人的心臟病發病率,這種模型全世界都會需要,就像青黴素對世界的重要性,這些數據可能成爲新時代的青黴素。

亞布力論壇:爲迎接5G帶來的新時代,你是怎麼學習和準備的?

田溯寧 :1994年,我和丁健參加了互聯網早期的連接革命,我們說要把互聯網帶回中國。現在來看,互聯網改變了中國。未來,如果汽車、電力、醫療等關鍵基礎設施都要連接上網、數據化, 我們的使命就是參與構建一個更安全可控、可信賴的互聯網 ,就像人們信賴電網一樣。

近些年,亞信和寬帶資本都圍繞在5G、雲、安全,比較清晰,要再堅持十年。5G是連接,連接到一定程度要變成雲,雲產生數據就需要安全。這涉及到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比電力安全更難,從理論、實踐到商業模式都纔剛剛開始,如數據的生產、流通、製造、再製造以及所有權、隱私權等諸多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推薦閱讀

田溯寧:在5G時代,開啓「數據大發現」的新航程

開放的5G | 田溯寧5G筆記

對話寬帶資本田溯寧:5G投資是個長長的雪道

向上滑動 瞭解 寬帶資本

寬帶資本自2006年創立以來,數十年來耕耘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投資,致力於創建數字生態系統。

作爲創新企業長期同行者,寬帶資本已建立支持技術創新完整生命週期的投資生態,管理多支美元及人民幣基金,包括天使基金雲天使,早期投資平臺晨山資本,聚焦中後期階段的誠柏基金和CBC美元基金,以及母基金平臺寬帶智匯基金等。藉助自身深厚的行業背景和廣泛的生態網絡,寬帶資本爲投資組合內的公司提供多重價值提升的機遇。

寬帶資本在數據和技術驅動領域內已投資200餘家創新企業,包括世紀互聯、亞信科技、朗新科技、七牛雲、同盾科技、海光芯片、零氪科技、達觀數據、青藤雲安全、雪浪雲等科技行業領先企業。同時,寬帶資本與全球領先的創新科技企業進行合作,近年來投資了包括LinkedIn China、Planet、Docker等在內的全球領先創新企業,併爲這些企業制定和執行中國發展戰略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未來十年,寬帶資本生態基金將圍繞“數據驅動的產業互聯網”這一主題,與創業者和行業龍頭企業共迎5G和物聯網推動下的“萬物智聯”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