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着書,回憶着我的兒子的成長曆程,最初爲了培養兒子讀書的習慣,我和他一起讀兒童書,和他一起以兒童的視角寫心得體會,然後娘倆來互評。但當媽媽大致講述了書裏有趣的情節時,我不禁被吸引了,誰讓我是個讀書迷呢。

由泰安市教育局、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大衆日報泰安記者站聯合主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泰安融媒中心承辦,泰安文友書店協辦,共同推出的“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徵文投稿落下帷幕。

本次徵文活動自活動開始之日起,市民們積極參與、踊躍投稿,4月18日至5月17日活動期間,共收到投稿152份。投稿作品在“望嶽”微信公衆號菜單欄“讀書徵文”展示,讀者們可前往公衆號欣賞點贊。

本次評獎由齊魯晚報泰安融媒體中心編輯記者組成評審團隊,根據投稿作品的主旨思想、內容質量、點擊量等多角度認真評審,共評選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100名,優秀獎若干。投稿一等獎獲獎作品在5月19日至21日“望嶽”微信公衆號上展出。全部獲獎名單將在5月21日“望嶽”推文公佈。

領獎方式:5月23日上午十點在泰安市文友書店(泰安市泰山區東嶽大街396號鹽業大廈一樓文友書店)領獎。

下面,跟小編一起看看一等獎獲獎作品吧!

《駱駝祥子》

投稿人:王田逸

轉眼間,我已經十六歲了。從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爲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書使我記憶猶新,例如:《高老頭》、《童年》、《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老舍的那本《駱駝祥子》。

小說的主人公祥子,生長在鄉間,十八歲的時候到城裏來。他正直、善良、老實、聰明,面對生活有像駱駝般喫苦耐勞的精神。他立志擁有自己的一輛車,在理想的推動下,他每天拉車,省喫儉用,不抽菸,不喝酒。在三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掙夠了錢買了自己的一輛車。可痛快的日子沒有堅持多久,他不僅被軍閥的亂兵搶走了用心血與汗水換來的新車,還被他們拉去打雜。

但是,買車創業的失利並沒有讓他灰心 ,不久他又燃起了對美好生活的鬥志。祥子在回北平的路上將大撤退時順手拉的三匹大駱駝賣給了洋車伕,賺了三十五塊錢,有了“駱駝祥子”的稱號。在他歷盡艱辛逃回了北平之後,在“仁和車廠”壓抑着滿腔的悲苦,繼續拉着憑來的車,省喫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可是,最後卻被那可惡的孫偵探給騙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沒有摧毀他對生活的信心。他娶了劉四爺的女兒虎妞,虎妞用她的私房錢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本來日子過得已經不錯了,可最後虎妞由於難產死了。爲了置辦虎妞的喪事,他只好賣掉了心愛的車。到此,祥子心裏的這個願望完全地破滅了。在他喜愛的小福子被賣到妓院自殺後,他徹底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從上進好強,淪爲了自甘墮落,他喫煙、喝酒、賭錢,成爲了一個沒有靈魂,近乎行屍走肉的的人。

我一直在思考爲什麼祥子從老實、健壯、純樸、好強、正直的農村青年變爲了行屍走肉,自甘墮落的人?原因就是因爲那時舊社會的黑暗,個人的命運是要緊緊地和社會聯繫起來的。

作爲新時代的學生,恰逢這美好的時代,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心中有夢想,努力讀書,學習技能,豐富鍛鍊自己,投身到美好的中華復興大業當中去,有一番作爲!

《壞人都知道我有多厲害》

投稿人: 任福立

我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經常閱讀幼兒畫報和繪本,兩歲多的時候,我已經搖頭晃腦地指着書朗讀。到四歲半時,我認識的生字高達1000多個。媽媽看到這番情景,決定讓我讀一讀“大部頭”。

媽媽在書店給我買了一本《壞人都知道我有多厲害》。我本來不喜歡看“大部頭”。因爲“大部頭”的書大多都是密密麻麻的黑字,沒有多少圖畫。而我認爲色彩豐富的圖畫書纔好看。但當媽媽大致講述了書裏有趣的情節時,我不禁被吸引了,誰讓我是個讀書迷呢?我想讓媽媽陪我一起讀,可媽媽說:“我還有事兒,你自己讀吧。”用心良苦的她設計好“圈套”,風一般地走了。很快,我就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看到了機智勇敢的胡小鬧、遇事冷靜的白冰,他們和壞人們鬥智鬥勇,最後幫助警察把歹徒一網打盡。我廢寢忘食捧着這本書閱讀,忘了喫飯和玩耍。

整整一天過去了,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我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原來看“大部頭”也不難啊。從此,我看了更多的“大部頭”,我和善良的愛麗絲一起歷險、認識了勇敢愛國的小雨來、走進了沈石溪的動物王國、和福爾摩斯一起偵破奇案……讀書給我的寫作帶來了莫大的幫助。原來我最苦惱的事是寫作文,每次寫作文都讓我痛苦萬分,坐在那裏冥思苦想地“擠牙膏”。現在我寫一篇文章不費吹灰之力,還常常被老師當做範文呢。

《壞人都知道我有多厲害》這本書就像是一把梯子,幫助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書中的世界真精彩!我非常慶幸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活着》

投稿人:董麗麗

讀書是件快樂的事,冰心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認識讀書的好處,培養讀書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選擇的一本好書。一本好書亦師亦友,讓人們增智慧,明事理,可以淨化心靈,提高自身修養,甚至可以影響和改變人們對待人生的態度,所以要勤讀書,讀好書。

《活着》是餘華的第一部長篇力作。這部小說先後被改編成電影、話劇、電視劇,是一部影響力較大的文學作品。故事是由一位田間老人自述的他那動盪和苦難的一生,老人的講述如靜水微瀾,也許這便是經歷苦難人生之後的釋懷。很多人說作者冷漠,把主人公的一生寫得太過悽慘,讓讀者心情難以平復、唏噓不已,然而我認爲作者以這樣幾近殘酷而真實的寫作手法,才更顯生命的張力。

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福貴是地主家的少爺,雖然取了一個好名字,可惜一生卻沒如他父輩所願。他嗜賭成性,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的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卻在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來回到家鄉時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妻子家珍因患有軟骨病幹不了重活;兒子爲救縣長夫人被無良醫生抽血過多而亡……最後只剩下老了的福貴伴着一頭老牛和他滿含痛苦的回憶。他的一生沒有壯舉,只是平淡的接受生活所給予的苦難,並默默承受。面對一次次的生離死別,一次次的滅頂之災,他依然倔強的活着。這是對苦難的承受能力,是不屈不撓的精神,更是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雖然人生有着不可預測性,但無論何時都要心存希望。富貴一生坎坷,命運可以奪走他的一切,但唯一不能奪走他活着的意志,他不抱怨也從不絕望,始終樂觀的對待這個世界。

作者在自序中說,我知道富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在這裏窄是指富貴一生平淡無奇,而寬則是展示了生命的韌性與張力。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對生命寬度的思考,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寬度是無限的。好好活着,可如何才能在有限的長度裏去擴展它的寬度呢?所以“活着”應該有更厚重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息存,是不荒廢、不虛度,是讓人生走過的每一天都有意義,都值得記憶。 會讀書會思考,才能在人生中體悟生活,在閱讀中找到快樂!才能讓《活着》更有意義。

《孩子,你慢慢來》

投稿人:王利

讀着臺灣作家龍應臺的佳作《孩子,你慢慢來》。一邊認真做着筆記,一邊帶着思考孜孜體會着文中那位媽媽。各種的共鳴,各種的啓迪交匯着,而我彷彿置身其中。

歲月如同握在手中的細沙,總是悄無聲息的從指間滑落。轉眼間我的兒子已然長大。面對兒子,我和普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將最好的耐心和全部的愛無私地給予孩子。所幸的是我的慢性子讓兒子慢慢感受到媽媽的愛,正是這份感受助力兒子的健康成長,成就了他善良、陽光、率真的性格。

“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讀着書,回憶着我的兒子的成長曆程,最初爲了培養兒子讀書的習慣,我和他一起讀兒童書,和他一起以兒童的視角寫心得體會,然後娘倆來互評。兒子拿着自己的感悟,羞澀地遞在我的手上,我呢,又拿出那千篇一律的耐着性子的鼓勵,找出兒子文章中的可取之處,然後放大。讓他有信心擴充他的隻言片語,之所以讀過書後寫上幾句心得,是讓他更好的記住讀過的書。有時我也會着急,着急時也不過就是緊縮着眉頭,情不自禁的嘆口氣罷了。就是這樣也還是儘量不在兒子面前表露,我知道兒子的性格,他有着自己的“小自尊”。

不管兒子成長得步履再慢,我都會陪着他慢慢來!孩子,你一定要記得,在你的成長路上,媽媽會靜靜的陪着你慢慢來!默默地爲你鼓掌,期待着你的成長!

投稿一等獎獲獎作品在5月19日至21日陸續公佈,一起期待一下接下來的優秀投稿吧!

大衆報業·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金文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