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的时间里,奈曼旗沙日浩来镇呼和嘎查妇联主席高海英实现从贫困户到嘎查干部的“蜕变”。2015年底,高海英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沐浴着党的一系列相关扶贫政策,头脑灵活的高海英不等不靠,和丈夫一番商量后,找到驻村工作队协调贷款,利用4万元贷款和1.5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高海英买了4头基础母牛。

“蜕变”之路

5年前,她还是嘎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4年前,她通过自身努力正常脱贫;

2年前,她通过自强不息不仅稳定脱贫,还被村民推选为妇联主席。

五年的时间里,奈曼旗沙日浩来镇呼和嘎查妇联主席高海英实现从贫困户到嘎查干部的“蜕变”。

曾经的贫困户是如何实现脱贫的华丽转身?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呢?

立夏过后,天渐转暖,记者来到高海英家中一探究竟。家中家电一应俱全,高海英和丈夫阿力坦仓满心欢喜,正悉心照顾着刚下生的小牛犊。

“我们两口子也住上了新房,牛也养了,圈里也有了猪,家里的园子种点菜,现在国家政策多好啊,打心底里感谢党的惠民政策……”提起这五年来的变化,高海英至今还历历在目。

高海英和公婆分家单过时,可以说“家徒四壁”,由于丈夫家里“底子薄”,三口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想起以前的日子,真的是穷怕了。”高海英的一句话道出了她的心声。

2012年高海英患上了子宫囊肿,随后在通辽市做了手术,本就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那几年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办了,‘靠天吃饭’的12亩玉米每亩才打不到500斤的粮食,牲畜啥的都没有,又得了病……”那几年,丈夫在外打工辛辛苦苦漂泊,家里依然是入不敷出,这让当时的高海英无比沮丧。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奈曼旗出台一系列扶贫产业扶持政策,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2015年底,高海英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沐浴着党的一系列相关扶贫政策,头脑灵活的高海英不等不靠,和丈夫一番商量后,找到驻村工作队协调贷款,利用4万元贷款和1.5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高海英买了4头基础母牛。

政府“兜了底”,致富靠自己。

被列为贫困户的那天起,高海英自己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这名普通的蒙古族妇女,凭着她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勇气磨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正是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干劲,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高海英发展畜牧业的道路越走越宽。

2016年底,高海英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受到党的诸多帮扶政策的沐浴,高海英心怀感激,2018年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前我们姐弟四个人没有一个是党员,当时作为老党员的父亲跟我说,没有共产党的帮助也没有我的今天。”回想起入党宣誓的那天,高海英仍然激动不已。

作为昔日的贫困户,高海英通过勤劳努力,不但自己脱了贫,也为全嘎查贫困户和群众树立了好榜样。如今,高海英的23亩玉米的黄贮供养着家中的9头牛,加上两口猪,年收入近4万元,全家日子过得和谐美满。

在2018年嘎查换届选举中,村民自发投票,选她当村里的妇联主席。从没想过要当“官”的高海英被群众信任、拥戴,作为候选人高票当选。

当上了嘎查的这个“官”后,由于过去自己是一名贫困户,所以她比别人更清楚贫困户心里想着什么、需要什么。“开不开工资无所谓,作为党员我必须要帮助别人。”年初疫情来临,高海英带领着全嘎查妇女轮班坚守在卡口,遇到大雪,年龄大的妇女和患病的妇女不能及时来岗,高海英便“顶”了上去。“不在乎谁多一次谁少一次,因为疫情,让我看到了全嘎查妇女们团结一心。”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奈曼旗像高海英自己脱贫致富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不是个例。

五年的时间里,高海英从贫困户到村干部的“蜕变”,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谈到未来,高海英有更美好的期待。“接下来,依托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驻村工作队一起,鼓励村民通过抱团发展、入股分红、提供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致富手段多起来,脱贫攻坚的道路宽起来,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高海英说。

来源:奈曼旗融媒体中心

图文:王 阳

编辑:胡 杨

审核:李文静

终审:于洪峰

王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