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道路客运

水路客运

民航

城市公共汽、电车

01

道路客运

1.客运站等要制定应急预案,规范防护与消毒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用品等物资储备。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在汽车客运站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具备条件的汽车客运站设置应急区域,高于37.3℃的乘客应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4.客运站和客运车辆要加强通风换气。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窗通风。适当提高进入服务区停车休息的频次,对客车进行通风换气。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增加车站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卫生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有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安装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6.客运站和客运车辆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运垃圾,对车站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做好清洁,定期消毒。

7.每次运营前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定期洗涤和消毒处理。

8.客运站、三类以上客运班线客车、客运包车宜配备口罩、手套和消毒剂等防疫物资。

9.三类以上客运班线客车和客运包车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将车厢后两排设置为应急区域,使用简易窗帘(盖布)遮挡,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乘客。

10.工作人员和乘客均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11.乘客优先采用网上购票,现场购票排队或乘车时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12.在客运站和客运车辆上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13.合理组织运力,通过售票、包车团组人数限制,控制乘客数量。始发或终点或者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车次尽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14.当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02

水路客运

1.水路客运站等要制定应急预案,规范防护与消毒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做好口罩、手套和消毒用品等物资储备。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在客运码头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具备条件的客运码头设置应急区域,高于37.3℃的乘客应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4.保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船舶行驶过程中,应使用最大通风量;气温适合的,建议船舱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客运码头增加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卫生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有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安装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6.客运码头和船舶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运垃圾,对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做好清洁,定期消毒。

7.船舶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在适当位置设立应急区域,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乘客。

8.有条件的船舶内部咨询台或服务台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优化服务流程,简化餐食供应。

9.船舶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船舱、驾驶台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座椅等公用设施清洁消毒,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定期洗涤和消毒处理。

10.乘客和工作人员均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11.乘客优先采用网上购票,现场购票排队或登船时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12.在客运码头和船舶上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13.合理组织运力,通过售票控制乘客数量。始发或终点或者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车次,尽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14.当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03

民航

1.根据航班(含国际、国内)始发地疫情形势、航空器是否安装高效过滤装置及航班客座率、飞行时间和航班任务性质等指标综合判断,将运输航空航班防疫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级;根据机场运行的航班情况,将机场疫情防控等级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依据不同风险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并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实时调整风险分级。

2.加强航空器通风。航空器飞行过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大通风量;地面运行期间,可不使用桥载系统,使用飞机辅助动力系统进行通风。

3.加强航空器清洁消毒。选择适航的消毒产品,做好航空器清洁消毒。日常清洁区域、预防性消毒频次等依据航班风险等级、航空器运行情况等确定。当航空器搭载可疑旅客后,应做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等。

4.优化机上服务。按照不同航班风险等级,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机上体温检测,优化/简化机上服务,安排旅客正常/分散/隔座就座,设置机上隔离区,明确可疑旅客应急处置流程。

5.加强机场通风。结合航站楼结构、布局和当地气候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空气流通。气温适合的,开门开窗;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视情全新风运行,保持空气清洁。

6.加强机场公共区域清洁消毒。低风险机场根据需要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高风险机场每日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旅客聚集重点区域适当增加消毒频次。机场如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可疑旅客,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机场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和口罩使用后的回收工作,及时收集并清运。

7.做好候机旅客健康管理。在候机楼配备经过校准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部清洁消毒产品。对所有进出港旅客进行体温检测。设置候机楼隔离区,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发热旅客的交接工作。

8.机场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航班设置专门停靠区域,尽可能远机位停靠。对于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旅客,通过设置隔离候机区域、简化登机手续、采用无接触式乘机、设置专门通道、全程专人陪同等措施,严防机场内的交叉传染。

9.加强对民航一线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每日开展体温检测,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指导机组人员、机场安检人员、机场医护人员、维修人员、清洁人员,根据航班和机场风险分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10.民航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具体防控措施,可按照最新版《运输航空公司、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实施。

04

城市公共汽、电车

1.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为车辆配备口罩、手套和消毒剂等防护物资。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通风换气。若使用空调系统,应注意定期清洗消毒。

4.车辆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定期洗涤和消毒处理。

5.车辆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运垃圾,对座位、扶手等做好清洁,定期消毒。

6.乘客和工作人员均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7.乘客优先采用扫描购票或付费,登车时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8.在车厢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9.根据客流情况,合理组织运力,降低车厢拥挤度。

10.当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来源:网 络

编辑:石耀霞

审核:李文静

终审:于洪峰

王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