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劇改編自夢溪石同名小說,講述了大明成化十四年,六品推官唐泛,錦衣衛總旗隋州和西廠督公汪植三人聯手屢破奇案並粉碎幕後陰謀,還百姓太平的故事。其次,選角方面,《陳情令》的每個角色都是導演製片人篩選過多次,以找到符合小說角色爲主,哪怕是第一次接觸演戲的新人,即使沒有高超的演技,只要符合角色的形象都會任用,劇中很多演員都是本色出演,每個演員再進組前都經歷了半個月左右的培訓,製作,剪輯都力求精益求精。

《成化十四年》已經大結局一段時間了,小編卻是剛剛看完,作爲一部耽改劇,它卻沒有像《陳情令》那樣爆火,而且評分只有5.5分,小編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成化十四年》是由郭爽、楊歡、楊泰執導,成龍監製,官鴻、傅孟柏、劉耀元、鶴男、賈靜雯等主演,李立羣、辣目洋子友情出演的古裝輕喜劇。該劇改編自夢溪石同名小說,講述了大明成化十四年,六品推官唐泛,錦衣衛總旗隋州和西廠督公汪植三人聯手屢破奇案並粉碎幕後陰謀,還百姓太平的故事。

爲什麼《成化十四年》不能成爲《陳情令》第二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陳情令》在劇情改編方面,雖然也是把兩個男主改成了兄弟情,但是細節方面站在了書迷角度,部分地方還原了書迷們的心中所想,讓書迷接受的同時還吸引了一波路人緣。可是《成化十四年》同樣作爲一部耽改劇,對於廣大書迷來說,這部劇不僅把劇情改成了鐵直,還各自沒有感情線,魔改的確實讓書迷很難接受。其次,選角方面,《陳情令》的每個角色都是導演製片人篩選過多次,以找到符合小說角色爲主,哪怕是第一次接觸演戲的新人,即使沒有高超的演技,只要符合角色的形象都會任用,劇中很多演員都是本色出演,每個演員再進組前都經歷了半個月左右的培訓,製作,剪輯都力求精益求精。而《成化十四年》對比一下,顯然是小製作,演員和角色明顯就不是那麼匹配。最後則是劇情方面,《陳情令》因爲本身就是玄幻題材,小說虛構的形象,所以不會給青少年帶來很大的影響。而《成化十四年》說是小說虛構的吧,但卻是參考了歷史元素,說是歷史劇吧,但又有很多很多虛構人物,不符合歷史的發展,很容易迷惑青少年對歷史人物的概念。

說到虛構,劇中男主角之一的唐泛,這個角色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據和汪直有關的史料記載中,提到過一個叫孫博的人,成化十四年進士,初爲兵科給事中,上書請罷西廠,激怒了汪直。汪直把他叫來當面質問,並且上奏皇帝,強行帶他出徵大同,任記功官。史書記載:每出戰,令博隨行。博意氣峭撥,指畫利害,持論侃侃,直戀敬之(戀敬當何解)。威寧海一役,師還,博附奏譽直,竟與同功受賞,不復有所辯白雲。這是一個由政見對立而互相瞭解乃至折服的故事,很多人都覺得小說中的唐泛借鑑了這個人物。而另一個男主隋州也是完完全全的虛構。

劇中還有一個重要角色,讓大家深受喜愛,那便是汪植。而《成化十四年》這部劇卻美化了西廠督公汪植的形象,在劇中汪植亦正亦邪,但是卻忠於陛下,和唐泛,隋州的兄弟情感染了觀衆。

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南直隸(今安徽歙縣)人,本名鋥,號五峯船主。在火槍傳入日本的事件中爲關鍵人物而有較大歷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貿易中斷,汪直召集幫衆及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隊,自稱徽王,後時任浙直總督胡宗憲和其幕僚徐渭主張對其招安, 但卻被時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所擒,隨後被處死。汪直生有異象,據明代萬曆年間《歙縣縣誌》記載,相傳王直在出生時,其母汪氏曾夢見有大星從天上隕入懷中,星旁有一峨冠者,汪氏遂驚詫地說道:“此弧星也,當耀於胡而亦沒於胡。”“已而,大雪紛飛,草木皆爲結冰。鄉人曰:‘天星入懷,非凡胎也,”少落魄,及壯多智略,善施與,以故人宗信之。所以在歷史上的汪植是聰明的,也是很有城府的,但卻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壞蛋。所以廣大青少年朋友們,千萬不要搞混哦。

當然小編覺得如果不把它當做耽改劇,也不記得歷史人物形象,而是把它當做一個全新的故事看,雖然沒有明顯的感情線,但是講述的兄弟情,有歷史元素,也有喜劇元素,小編覺得這部劇還是蠻好看的,還是推薦大家去看一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