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美國》5月19日消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間的隔離限制措施對於每日全球碳排量而言影響巨大,全球碳排量驟降17%,上次達到這一水平還是在2006年。

衆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通過燃燒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煤等所釋放出來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被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存在約一個世紀之久。

由來自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科琳·勒奎雷(Corinne Le Quéré)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首次把從今年一月份到四月份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被髮表在英國著名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

通過研究,該團隊發現:

1. 據估計,到4月底,全球二氧化碳減排量爲10.48億噸,多國減排量明顯。

2.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華盛頓減排量最高。

3. 4月7日,疫情隔離限制措施達到峯值,這一天全球地面交通的碳排放減少量佔總減少量的43%。

4. 2020年大氣污染水平將比2019年低4%-7%。具體如何將取決於隔離限制措施持續的時間長短和社會各方面的恢復程度。

據該團隊分析,短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和氣候變化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同時,這一水平很難維持下去。雖然這次因疫情導致的二氧化碳年減排量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一次,但2020年將仍是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個年份之一。同樣,該研究也表示,這次短暫的減排也不是我們樂觀的理由。

科琳·勒奎雷教授稱,“疫情期間的出行限制措施導致了能源利用的改變,也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然而二氧化碳排量的驟降很有可能只是暫時的,因爲這一現象並沒有反映經濟、交通或能源體系的結構性改變。而領導者們如何規劃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纔是影響未來10年全球碳排放之路的關鍵”。

該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羅伯·傑克遜(Rob Jackson)稱,“這次碳排放下降量雖然很可觀,但也表明我們要達到《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仍是具有挑戰性的。我們需要通過使用綠色能源、電動汽車等來實現系統性的變革,而非是指望這種偶然的、強制性的舉措來減排”。

(圖片來源:網絡)

原文來源:usatoda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