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鸥在3-BIO实验室年终总结上做工作报告。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武汉5月20日电(记者李伟)“学校没有正式开学,中国同学们在家里暂时回不来,但是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不能耽搁,这时候我应该顶上,也顶得住。”来自西非贝宁的博士生奥斯卡成为华中科技大学3BIO实验室首批复工的科研人员。

  今年是奥斯卡来到位于湖北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求学的第4年,他的中文名是白鸥。“这个中文名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老师给我取的,我很喜欢,白鸥和我的名字Biaou发音很接近,而白鸥在海边总是飞向远方,就像我万里迢迢来到武汉求学一样。”他说。

  今年寒假,奥斯卡原计划在寒假期间继续在学校实验室做研究。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在给远在贝宁的家人报平安后,闲不下来的奥斯卡除了阅读文献,与导师探讨学术问题外,还参加了国际教育学院组织的国际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为留校的国际学生服务。得益于国际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的付出和全体留校国际学生的配合,留校的国际学生中没有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

  5月8日,奥斯卡等162名国际学生被授予“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校以此表彰他们在学习、科研、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的贡献。奥斯卡激动地说:“看到荣誉证书上自己的名字和烫金的校徽觉得很兴奋,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办公室主任黄超说,学校在籍国际学生2021人,目前在华国际学生730人,学校封闭管理期间,对留校中外学生标准一致。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留校的国际学生中,不少人和奥斯卡一样,已经开始科研复工,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瑙伦就是其中之一,他所就读的化学与化工学院承担了许多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项目。

  “我本来就很喜欢我的研究,现在能参与到新冠肺炎相关的研究,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瑙伦说。

   武汉同济医院复诊后库什回到诊室工作。受访者供图

  来自毛里求斯的博士生库什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武汉同济医院门诊室,开始新一轮的坐诊实习。

  寒假初期,他一直在同济医院甲乳外科跟导师李兴睿教授坐诊。武汉“封城”后,库什递交了手写的中文“请战书”,申请到抗疫一线参与工作。他说:“我在中国已经9年多,作为一名热爱中国、热爱武汉的留学生,我请愿参与科室的临床一线工作,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库什的中文手写抗疫请战书。受访者供图

  虽然同济医院最终没有批准库什的申请,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协助学校为留校国际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并为一些情绪焦虑的国际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江静说,近年来,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体系日渐成熟完善,提质增效成为国际学生培养的关键词。据华中科大国际教育学院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9年,学校国际学生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35篇,其中JCR1区论文188篇,高被引论文21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