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聞

5月20日,在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總院骨科病房,竇鋒(化名)正在進行康復訓練,他滿懷自信地對妻子說“以後,可以昂首挺胸向前走了!”

1

家住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的竇鋒今年39歲,十五年前被診斷爲強直性脊柱炎,此後他在妻子陪伴下四處求醫問藥,雖倍受艱辛可病情卻漸進性加重,導致行走活動稍久既感胸悶不適,更可怕的是他的脊柱也開始發生後凸駝背畸形,讓這個曾是一米八幾的西北漢子身高足足“縮水”了20公分,因爲嚴重駝背的原因,抬頭挺胸都非常困難,爲了能抬頭看清前面的路,常常需要半屈着膝蓋,行走起來十份費力。日前,他在就診時得知,曾經在寧夏西吉縣醫院工作過的老鄉牛國旗主任,現在已經是國內脊柱外科領域的知名專家,於是懷揣一絲希望來到了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在病房,醫學博士、骨科主任牛國旗熱情地接待了這位慕名而來的老鄉。經過全面複診後,牛國旗運用X線片和CT測繪數據,迅速完成了患者全脊柱軀幹矢狀位測量和胸腰椎後凸角度3D打印實體模型,並通過反覆模擬截骨,制定了經椎弓根截骨的高難度手術方案。4月17日,牛國旗率其團隊在麻醉科、手術部等相關科室的積極配合下,歷時4小時30分順利完成手術,與預計截骨方式及矯正角度幾乎完全一致,術後影像檢查顯示脊柱達到了良好的矢狀面平衡狀態。術後第5天患者即能在支具保護下下牀活動,終於可以挺胸抬頭,直立行走了,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更是讓竇鋒及家屬欣喜萬分。

牛國旗主任介紹,強直性脊柱炎以侵犯中軸脊椎關節爲主要特徵,約有66%的患者會進展爲嚴重脊柱後凸畸形,俗稱羅鍋,不僅影響患者的呼吸和消化功能,而且行走和平臥困難,遠期會影響下肢關節,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質量,尤其是因此帶來的心理影響。

“脊柱後凸畸形矯形術既可矯正了後凸畸形,也可以恢復脊髓和神經的功能。”牛國旗說,但這個手術對術者的技術要求極高,截骨的每一刀都需要精確到毫米,稍有不慎即會損傷到神經造成癱瘓,或破壞椎弓根造成矯形失敗,從而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一直以來都是脊柱外科領域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但能用先進的醫療技術爲患者解除痛苦,當是我們最大的快樂了。

據悉,近兩年來,牛國旗主任率其團隊瞄準國際脊椎外科最先進的診療技術,以3D打印輔助技術爲龍頭,瞄準精準診療前沿,聚焦創新技術發展,一批以高難度脊柱畸形截骨矯形手術爲代表的技術項目不斷應用於臨牀。尤其是2020年4月蚌醫二附院總院正式開診後,該科已連續成功實施脊柱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十餘臺次,展示出強大的發展後勁。

專家介紹

牛國旗

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病區主任。

長期從事脊柱外科的基礎與臨牀研究,在省內脊柱外科界享有較高聲譽。率先在安徽省引進併成功開展3D打印導航模板輔助頸椎椎弓根螺釘植入治療上頸椎不穩及頸椎管腫瘤的切除穩定性重建。在頸椎病、脊柱骨折、脊柱側彎及重度脊柱側後凸畸形、胸腰椎結核、脊柱腫瘤的全切及重建術、腹主動脈阻斷骶骨腫瘤切除術、人工全膝、全髖置換術及骨盆、四肢骨折等手術經驗豐富。近年主持開展的LED頭燈低倍放大鏡輔助微創通道下減壓植骨融合、結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不穩症及需要融合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椎退變性疾病技術名列國內先進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