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子丹只說要想辦法對付秦國,但沒說具體怎麼對付,希望田光來想辦法。田光彎腰駝背地走着去見荊卿,說:“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國沒有誰不知道,如今太子聽說我盛壯之年時的情景,卻不知道我的身體已力不從心了,我榮幸地聽他教誨說:‘燕國、秦國誓不兩立,希望先生留意。

誰對誰錯?

以前讀到這裏(老師勸太子丹不要衝動),總是難免扼腕嘆息,嘆息太子丹還是太年輕太沖動,要是他聽了太傅鞠武的話,可能結局就不是這樣了。

司馬遷也是這麼想的。因爲在書裏他把鞠武勸說太子丹的話寫了下來,就如同把當年蘇秦、張儀的言辭記錄下來一樣,他認爲這些分析是對的。

很可惜,我不這麼認爲。我認爲在這兩場辯論中,太子丹是對的。

可憐的鞠老師,其實已經被太子丹的行爲嚇傻了,出的計策聽上去很有道理,頭頭是道,但實在是爛透了!

爲什麼這麼說呢?

客觀的來講,太子丹對於秦國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虎狼之秦,氣勢洶洶。你以爲你不惹他,他就不會來惹你嗎?遲早有一天是要來的。所以對於秦國的威脅,太子丹及早謀劃是對的,雖然是要報私仇,但對於燕國也很有意義。

但是鞠老師卻反覆在敷衍太子丹,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要說的是,鞠老師提出的對付秦國的辦法完全沒有意義。所謂的聯合其他國家和匈奴,一起對抗秦國,其實就是再來一次歷史上的合縱抗秦,哪裏是說起來那麼簡單的事。此計要能成的話,以前蘇秦那個時代就成了,也不用等到今天。所以說鞠老師這些話不過是再一次對太子丹的敷衍,他其實一點辦法都沒用。

而且鞠老師還覺得太子太莽撞了,因爲在鞠武看來,秦國是很可怕的,但太子丹看來,秦國比你們想象中的更可怕。

在鞠武看來,燕國這個偉大的國家,從西周分封以來,已經立國八百年了,這期間也經歷過風雨危難,但最終都挺過來了,因此這次也不例外。況且,燕國又不是姓鞠,畢竟還是姓姬。所以對付秦國嘛,不妨徐徐圖之。

在太子丹看來,燕國這個偉大的國家,從西周分封以來,已經立國八百年了,這期間也經歷過風雨危難,但這次和以前不一樣,這次可能會滅亡,而且就滅亡在自己姬丹這一代人手上,這如何對得起燕國的列祖列宗。所以要儘快相出辦法來!

在對於天下形勢的判斷上,太子丹看得其實比鞠老師要遠,而且在對於秦國的判斷上,太子丹也要勝過鞠老師一籌。

鞠老師非常反對太子丹收留樊於期,覺得這會給秦國進攻的藉口。事實證明,秦國後來有沒有因爲收留樊於期而發兵攻打燕國呢?並沒有。

這一次太子丹沒有聽他的,不僅要收留樊於期,還要繼續想辦法報復秦王。

這下鞠老師真是沒轍了。

秦將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這件事,是個神祕的支線事件,筆者我也沒有查到具體的原因。網友們有對此事的很多討論,看到百度上的記載也感到莫名其妙。上面記載樊於期在秦王政七年唆使嬴政的同父異母的弟弟長安君成蟜發動叛亂,並在討伐秦王嬴政的檄文裏說嬴政是呂不韋與王太后通姦所生的孩子,並非秦王的骨血。成蟜失敗後逃亡趙國,成蟜的部下皆因連坐被斬首處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臨洮(《秦始皇本紀》有所記載)。但這個叛亂的主謀樊於期不僅沒有死,反而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任秦國將軍,並與王翦、楊端和率兵攻打趙,立下戰功。後來在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他再次率軍攻打趙國,被趙國名將李牧打敗,秦軍損失慘重,樊於期不敢回秦國,逃往燕國,太子丹收留了他。據分析,前面唆使長安君成蟜叛亂的和後面兵敗逃亡的應該不是一個人,按照常理犯下前面那種大罪的人,秦王就算脾氣再好也不會放過,當然,除非在前面的叛亂中,樊於期最後反水,立了大功,因此躲過了清算。但這件事和我們荊軻的故事關係不算很大,在這裏就不作過多討論了。

太子丹堅持收留樊於期,而且堅持要對付秦王。

於是鞠武說:“夫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連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夫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必無事矣。且以雕鷙之秦,行怨暴之怒,豈足道哉!”這段話就不翻譯了,反正大致意思就是秦國不好惹,惹他就是雞蛋(姬丹)碰石頭,肯定死得很難看。

姬丹同學,你這是作死你知道嗎?

我相信,鞠老師說這個話的時候是痛心疾首的。

但是你這麼死心眼,我真是沒辦法了。只好說:“燕國有位田光先生,他這個人智謀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

太子說:“希望通過老師而得以結交田先生,可以嗎?”

鞠武只好說:“遵命。”

鞠武便出去拜會了自己的朋友田光,說:“太子希望跟田先生一同謀劃國事。”

田光說:“謹領教。”然後就前去拜訪太子。

田光之死

聽說田光來拜訪自己,太子丹連忙上前迎接,倒退着走爲田光引路,跪下來拂拭座位給田光讓坐。“太子逢迎,卻行爲導,跪而蔽席”。面子給的足足的,姿態放得低低的。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尊貴的太子,未來的燕王,把姿態放得這麼低,估計所求還不小。民間俗話說得好,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自己一個糟老頭子,家裏既沒有萬貫家財,又沒有如花似玉的女兒,那太子惦記我的什麼呢?

想來想去,也只有一條老命可以報答太子了。

從見面的第一個回合,就註定了處士田光的結局。

田光坐穩後,太子屏退左右,離開自己的座位向田光請教說:“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

我要對付秦國,請田光先生你幫我想想辦法。

燕國太子丹爲了對抗來自秦國的威脅,竟然問計于田光。你是太子好不好,你不問帶兵的將軍,不問賢良的大臣,你居然來問平民百姓田光?

這真是喫糠咽菜的命,操克里姆林宮的心。

太子丹只說要想辦法對付秦國,但沒說具體怎麼對付,希望田光來想辦法。

雖然你不說,但從你那扭曲的面孔,急切的小眼神,還能看不出你想幹什麼嗎?

如果是堂堂正正的陽謀計策,比如說改革內政、練兵習武,加強城防之類的,用得着來問一個年輕時曾經以豪俠著稱,而現在又無官無職的“節俠”嗎?

既然你找田光這麼個江湖人士來出謀劃策,當然就是希望用江湖人士的辦法了。

一個除了一身武功和一副膽量的人之外一無所有的人去對付一個國家,能有什麼辦法?總不可是點起十萬大軍去堂堂正正打一仗吧。

田光是個聰明人,知道太子丹想要幹什麼,並且在心中已經決定要幫助太子丹,就爲了這一次超規格的接待。

但田光還是說:“我聽說騏驥盛壯的時候,一日可奔馳千里,等到它衰老了,就是劣等馬也能跑到它的前邊。如今太子你聽說我盛壯之年的情景,卻不知道我精力已經衰竭了,不能完成這個任務。雖然我老了,幹不了這個事了,我的好朋友荊軻是可以承擔這個使命的。”

於是太子也不廢話,直接說:“希望能通過先生和荊卿結交,可以嗎?”

田光說:“遵命。”於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

太子送到門口,告誡說:“我所講的,先生所說的,是國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說:“是。”

田光彎腰駝背地走着去見荊卿,說:“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國沒有誰不知道,如今太子聽說我盛壯之年時的情景,卻不知道我的身體已力不從心了,我榮幸地聽他教誨說:‘燕國、秦國誓不兩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見外,已經把您推薦給太子,希望您前往宮中拜訪太子。”

荊軻說:“謹領教。”

田光說:“我聽說,年長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讓別人懷疑他。如今太子告誡我說:‘所說的,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這是太子懷疑我。一個人行事卻讓別人懷疑他,他就不算是有節操、講義氣的人。”

他要用自殺來激勵荊卿,說:“希望您立即去見太子,就說我已經死了,表明我不會泄露機密。”因此就刎頸自殺了。

田光你在幹嘛?刎頸自殺!很痛的好不好?

我要是荊軻,我都被你嚇死了。

田光爲什麼要死呢?這是我一直想不通的。

按照司馬遷猜測田光的說法,一是太子懷疑他有可能會泄漏祕密,他需要自證清白,二是他要用自己的死來激勵荊軻。

不過不管他爲什麼而死,首先要說一句佩服!刎頸自殺這種事乾的人雖然不少,但乾的這麼幹脆的還要數你田光。

秦國名將白起是得罪了秦王,秦王派人令他自裁,他才刎頸自殺。

楚霸王項羽是垓下兵敗,陷入重圍,無以回見江東父老的情況下刎頸自殺的。

這是英雄末路。

和田光地位類似的人可能就是信陵君的門客侯嬴了,但侯嬴自殺的理由也比田光要充分的多。畢竟信陵君竊兵符的主意是侯嬴出的,而侯嬴又因爲年老體衰不能跟着信陵君走了,事後魏王是一定會追究;信陵君此去基本是不可能再回來,士爲知己者死,知己已走自己空留,人生沒有意義;最後是爲了報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所以侯贏也有很大成分是不得已。

你田光這算怎麼回事呢?

有人分析是因爲田光知道了太子丹的祕密,即使自己不死,太子丹遲早也會派人殺了他。太子丹有什麼祕密?要刺殺秦王。如果這算是個祕密的話,那鞠武也知道,太子丹可沒殺他。

有人說那是因爲鞠武是太傅,地位高,太子丹不會懷疑他,但你田光只是個平民,所以你要死。但從後來易水送別的情況來看,相當多的人都是知道的此事的。例如民間音樂家高漸離也去了,還唱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可見他們都知道這事,太子丹怎麼不殺他們?

再者說了,天下六國貴族裏但凡有點骨氣的,誰不想找個機會幹死秦王呢?而秦王宮殿裏的規矩那麼嚴格,大臣不得帶尺寸之兵上朝,衛士不得傳召不能上殿,爲什麼規矩這麼多,因爲秦王也知道,很多人都想幹掉自己,不能給他們機會。

而此事太子丹纔剛剛和田光商量對付秦國的事,這算哪門子祕密?

後面荊軻將田光的死訊告訴太子丹之後,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頃而後言曰:“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豈丹之心哉!”我所以告誡田先生不要講出去,是想使大事的謀劃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死來表明他不會說出去,難道是我的初衷嗎!

我認爲太子丹是真誠的,因爲後面的很多事情都說明他不是一個有城府的人。他並沒有要田光死的意思,至少當時是沒有的。

但田光還是死了。

田光真的非死不可嗎?我覺得不一定。

但他爲什麼就這麼決絕的自刎了呢?

我認爲司馬遷猜測的基本是對的。一是他認爲太子對他有所懷疑。作爲一名處士,他最在意的其實是別人對他的看法,按理說這麼要緊的事既然你懷疑我,我心中是有委屈的,但是我有無法辯解,所以我死給你看,讓你知道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你可能會說,不至於吧,難道自己的生命就不算什麼了?

我想說的是,我們覺得不至於的事,古人可不一定。爲了勸說君王回心轉意而付出生命的人還真不少,田光這麼做也屬於可以理解了。

何況,他還要激勵荊軻嘛。

荊軻你看,爲了完成太子丹的託付,我連命都不要了,你作爲我的朋友,可不能推辭啊!

不能你大爺的!荊軻在心中憤憤不平的想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