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體建築建造於1906-1910年,次年米拉一家搬入,就以米拉的名字命名,也是高迪所設計的最後一幢私人住宅。在他的朋友銀行家、慈善家尤塞比·古埃爾的資助下,高迪的設計出神入化,纔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巴塞羅那那一座座不可思議的建築。

西班牙著名建築大師安東尼奧·高迪,將自己所有的靈感與天賦都融入了巴塞羅那——這座他幾乎度過一生的城市。在他的朋友銀行家、慈善家尤塞比·古埃爾的資助下,高迪的設計出神入化,纔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巴塞羅那那一座座不可思議的建築。坐落於格拉西亞大道上的米拉之家,就是其中之一。

1905年,53歲的高迪正在幫富商巴特羅設計住宅時,結識了來拜訪巴特羅的富商佩雷·米拉。此時的米拉正好要迎娶一個富有的寡婦羅瑟·塞吉蒙,這位夫人繼承了丈夫從美洲殖民地獲取的大量財富。富商的婚禮自然要有一幢得體的建築作爲婚房,米拉就高價聘請高迪爲建築師。此時正值高迪建築設計生涯的巔峯時期,富商對他極爲信任,開出的條件是費用不封頂,設計創作一定要標新立異。爲了讓高迪能有更大的創作空間,米拉斥資買下一座距離巴特羅之家步行僅10分鐘、佔地1835平米的花園洋房,拆除後重建新宅爲的是讓高迪能夠有更大的創作空間。主體建築建造於1906-1910年,次年米拉一家搬入,就以米拉的名字命名,也是高迪所設計的最後一幢私人住宅。

相隔僅10分鐘步行路程的巴特羅之家和米拉之家

和高迪其他作品一樣,米拉之家一經面世便曾引起了巨大轟動和爭議。有人說像非洲原住民在懸崖上建造的住宅,有人說像海浪,也有人說像退潮後的沙灘,巴塞羅那人揶揄其爲“採石場”。

站在街口遙望米拉之家,這座聞名世界的樓房將高迪取材自大自然的靈感表現的淋漓精緻,來自西班牙南部加的夫海岸的石頭建成的牆面凹凸不平,極具動感,沙色的石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芒,點綴着黑色如同海草般的鐵藝欄杆,蜿蜒起伏的曲線爬滿了每一個角落,充分體現了高迪“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的建築觀。

如此前衛的設計,使其在百年後的今天仍被認爲是現代建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早在1984年,米拉之家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這幢6層住宅的樓房共有150扇窗戶,33個陽臺,總面積1323平米,3個採光中庭,1層頂樓。米拉一家搬入後主要住在2層,一樓出租作爲門面房。從1912年開始三至六層作爲公寓出租。1986年,加泰羅尼亞銀行將其買下耗巨資整修,六層和頂樓及陽臺對外開放。

購票後先進入到最大的中庭,建築平面被設計成個8字形,大中庭既能提供內部採光,也能保證了每一個房間都能兩面採光。

高迪給米拉之家外牆的設計,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任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尋找夢中理想的景色。甚至有人認爲它如同陰森恐怖的蛇窟,每一扇窗內都似乎要爬出一條兇惡的毒蛇。

支撐的柱子也全部是曲線外形,大大增加了對於石材的加工難度。天井裏有一段專門的樓梯供米拉夫婦使用,其他租戶需要乘坐電梯或走其他樓梯到達自己的住宅。

數十年前中國人住大雜院的多,搬入樓房後最不適應的一點就是鄰居都關起門來誰也不認識誰,這一點在西班牙也同樣存在。高迪就設計了錯層的電梯,一些住戶必須走到別的樓層去搭乘,也增加了彼此認識交流的機會。

米拉之家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屋頂,乘電梯可以直達頂樓。頂樓有30個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煙囪,除去作爲室內廚房煙道外,還擔任着調節室內溫度的作用。

西班牙詩人佩爾·吉姆費稱樓頂爲“戰士的花園”。遠遠望去的確如此,單獨的煙囪像是威嚴的軍官,列隊在一旁的一定是他手下的士兵了。

有些煙囪“張着嘴”,似乎看到了什麼令人驚異的場景,或許,他們也在驚訝於大師的奇思妙想吧。

還有些煙囪像是士兵戴上了迷彩軍帽,據說是高迪在米拉之家落成儀式後,用宴會上喝過的酒瓶砸碎鑲上的。

這些煙囪千姿百態,又像是“天外來客”的模樣,遊客們爭相與其合影留念。“戰士”們或單兵駐守,或列隊整齊,忠實地守衛着米拉夫婦的婚房。開闊的屋頂讓陽光下的米拉之家更顯得生氣勃勃。從屋頂可以飽覽巴塞羅那城市風光,近處的L'Eixample街區被稱爲“方格子街區”,街道將住宅區劃分成了一個個的方塊,也是巴塞羅那最奢華的區域,遠處的聖家族大教堂巍峨聳立。

和外牆一樣,天台也是高低起伏的,波浪形的道路圍繞起三個天井。頂層閣樓的窗戶很小,因爲高度已經能夠保證採光充足,又能避免下面的第六層被陽光直曬,同時這裏也用作洗衣房。

從頂樓下到閣樓是一個博物館,先看到的是一個展示內部結構的沙盤。在我看來,這起伏的曲線更像是沙丘吧?那些欄杆就像是綠洲裏的植被。

高迪在閣樓的設計中使用了270個“反懸鏈線拱”,看上去如同一頭巨獸的胸腔。

從骨架模型就可以看出來啥叫“反懸線連拱”

米拉之家之所以在建築上爲人所稱讚,是因爲整棟建築沒有承重牆,完全依靠立柱支撐,這樣的設計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任意打通隔間,無論是內牆還是外牆,都不必擔心建築倒塌。並且如果將來需要改造,可以建造面積更大的窗,增加室內的採光。不得不令人再次臣服於高迪前衛的設計理念。

六樓佈置成20世紀初米拉夫婦在此居住的模樣供遊客參觀,包括客廳、臥室、書房、縫紉室、餐廳、衛生間等,瞭解一百年前富豪們的房屋佈局和日常生活。

天井使得走廊光線充足

衛生間裏馬桶旁邊還有一個沖洗池,現代的佈局也不過如此。當然,今天有了更先進的智能馬桶。

其實,高迪突破藩籬的巔峯之作卻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創傷。富商米拉是巴塞羅那鼎鼎大名的紈絝子弟,請高迪設計住宅多少有點想攀比的意思。米拉之家完工後,夫人表示了極大的反感,說“我要的是一個溫馨的家,不是老鼠籠子!”世人的爭議也讓米拉夫婦感覺顏面掃地,拒絕支付高額的設計餘款。高迪就一紙訴狀告到法院,官司贏了,高迪卻把所有的錢都捐贈給了當地修道院。

從此高迪心灰意冷,不再爲私人設計房產,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聖家堂的設計建造之中。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高迪不幸被飛馳的馬車撞傷在聖家堂前,兩天後在醫院去世,聖家堂至今仍未完工。在高迪一生的建築設計中他最鍾愛的就是米拉之家,在他所有的作品裏都藏着一片自然的元素,米拉之家藏着的就是海浪吧。

這獨一無二的偉大傑作在一百年前被人所詬病,而數十年後,接受了新生事物的人們卻將其當作了潮流。我們的時代不也是一樣嗎?新的理念和新的觀點都需要時間來證明,今天看不慣的也許數十年後就又能風靡一時。

Tips:

1、交通:地鐵3號線和5號線Diagonal站

2、開放時間:

週一-日9:00-20:30,夜場21:00-22:00

3、門票:日間參觀全價25歐元

4、遊客非常多,強烈建議在網上提前預訂門票

本文參與及活動

==================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文章